本篇共字,主要介绍第二----四章节。
目录
1.0行业研究
1.1行业属性分析
1.2行业成长性分析
1.3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4行业政策导向分析
1.5行业上下游价值链分析
1.6行业估值中枢分析
1.7行业周期性分析及现在阶段
2.0公司简介
2.1主营业务
2.1.1智能安全芯片
2.1.2特种集成电路
2.1.3存储器芯片
2.1.4晶体元器件
2.1.5FPGA(可重构系统芯片业务)
2.2公司股权架构及股东情况
2.3公司管理层情况
2.4紫光集团债务问题
3.0财务分析
3.1盈利能力
3.1.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
3.1.2毛利率和ROE
3.1.3各项费用支出
3.2资产流动性
4.0总结
2.0公司简介
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紫光国微”,SZ)成立于年,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紫光国微有超过20年的芯片开发经验,从最初的主营石英晶体元器件业务,到全方位布局IC设计领域,目前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属于垂直分工模式产业链中的上游环节。
图15:紫光国微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2.1主营业务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含智能安全芯片业务、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半导体功率器件业务以及晶体业务。
图16:紫光国微年营业收入构成(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格菲资本)
2.1.1智能安全芯片
从年公司营收占比情况来看,智能安全芯片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该部分业务主要由子公司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承担。
图17:智能安全芯片产业链及主要厂商(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从智能安全芯片的产业链来看,紫光国微属于芯片设计商,主要负责智能安全芯片内部的电路结构设计。公司智能安全芯片的终端应用主要包括SIM卡、eSIM、居民身份证、电子旅行证、交通卡、中残联残疾人证、银行IC卡等领域。目前公司也在布局智能家居、车联网的安全芯片和汽车控制的MCU产品等领域,这些领域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该部分业务的营收在-年受益于金融支付产品(包括银行全面采购第二代USB-Key芯片、社保卡等)替换带来了一波较快的增长;-年是4GSIM卡换发的集中期带来了第二波增长;-年进入了市场平稳发展期;未来智能安全芯片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来源于银行IC卡芯片市场国产替代、eSIM市场以及5G万物互联对信息和连接的安全需求。根据德邦研究所数据显示,受益于智能卡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预计到年全球智能卡芯片出货量和市场规模可达到.83亿颗和38.60亿元,-的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41%和3.37%。其出货量的增速要远大于规模增速,这一数据另外指出该产品的单价也会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有所下降。
紫光国微是国内智能安全芯片设计领域的龙头企业,全球市场份额30%,国内在60%以上。国内除了以前身份证的四家、还有复旦微和国民技术在做,近几年这些企业的差距加大,紫光国微和华大位于第一梯队,总体市场份额占比高。身份证四家各25%份额。银行卡国内也是紫光国微和华大为主,还有少量国外产品。社保二代华大占比高,三代社保紫光国微在其中一个项目中占比较高,预计年可能会起量。公司在年智能安全芯片领域,SIM卡的出货量占比是最大的,高端SIM卡领域的海外出货速度也保持在一个高增长的状态。此外,年公司的智能安全芯片营收同比为3.13%,相较和的27.41%、38.52%,营收增幅下滑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疫情的影响。紫光国微智能安全芯片年的毛利率为24.83%,同比+2.56%,但是这个毛利率水平要远远低于欧美领先企业的毛利率,欧美领先企业毛利率高达50%-80%。
在核心技术方面,紫光国微掌握智能安全芯片相关的近场通信、安全算法、安全攻防、嵌入式存储、嵌入式方案、高可靠等六大核心技术,拥有银联芯片安全认证、国际二级认证、国际SOGISCCEAL、ISCCCEAL4+等国内外权威认证资质。在保证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的同时,得到国际最高认可也有助于公司进军海外市场。此外,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携带40nm芯片的超级SIM卡也奠定了公司在智能安全芯片领域的龙头地位。
2.1.2特种集成电路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是公司两大核心业务之一,该业务营收在年营收16.73亿,占总营收的51.16%,同比+55.03%,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是我国特种装备目前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升级,再加上特种芯片国产替代,带来的一个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预计我国的国防信息化的市场规模将从年的亿元,上升到年的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05%,下游需求旺盛,紫光国微的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受益,业绩增速明显加快。特种集成电路业务主要由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国微电子有限公司承担,产品主要包括了特种微处理器、特种可编程器件、特种存储器、特种网络总线及接口、特种模拟芯片、特种SoPC系统器件和定制芯片等七大系列产品,近个品种,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电子系统、信息安全等特种应用领域。年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50%应用在航空领域,10%左右应用在航天领域,信息安全类产品约30%,其中航空领域都是与控制系统相关的芯片。此外,我国在特种集成电路仍依赖于进口,这使得国家信息安全无法得到充分保证,特种芯片国产化也将推进行业的增长。
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特种集成电路的毛利率达到了79.64%,比其他公司主营产品要高出数倍,是公司利润贡献的主要来源。根据公司年一季报显示,特种集成电路营收5亿元、利润达到了3亿元,而公司另一大主营业务智能安全芯片的营收为3亿元,仅有万元的利润,其他板块就大致几百万的利润。另外,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未来的成长逻辑是国产替代和老产品的更新换代。目前来看,行业相对稳定、周期也比较长,还是有高增长预期的。未来随着公司对质量控制、效率提升以及规模效应等影响下,毛利率还是有望小幅提升的。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紫光国微除了产品种类丰富覆盖广的优势之外,公司还掌握了高可靠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设计、指令集设计和实现技术,建立了单片及组件总线产品的设计、验证和测试平台,并以现场可编程技术与系统集成芯片相结合,成功推出具备现场可编程功能的高性能系统集成产品(SoPC),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2.1.3存储器芯片
存储器芯片业务近几年的营收占比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存储器芯片业务由原紫光国微全资子公司西安紫光国芯负责,由于受下游制造代工产能等方面的限制,存储器芯片业务盈利能力较差导致公司经营压力加大,公司在年将西安紫光国芯转让给北京紫光存储,目前紫光国微仅持有西安紫光国芯8.7%的股份,存储器芯片业务的营收占比也在逐年降低中。
2.1.4晶体元器件
紫光国微的晶体元器件业务是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唐山国芯晶源承担,产品覆盖晶体谐振器、晶体振荡器、压控晶体振荡器、温补晶体振荡器、恒温晶体振荡器等所有品类,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年公司晶体业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国际贸易摩擦持续的叠加影响,产品出口率从70%降至65%。公司通过积极的响应国产化需求,大力开拓5G网络通讯、车载电子、工业控制、智能仪表、物联网等新市场领域,并通过OEM合作保障产能,实现业务收入同比+17%。
图18: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和中国新增5G基站数量(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所)
公司晶体元器件业务年的毛利率为19.75%,同比+0.83%,近几年的毛利率稳定上升。由于业务重心的逐渐转移,公司自年开始降低该业务的资金投入,因此该业务在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逐年降低中。年收益与5G移动通讯和无人驾驶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刺激了该业务的发展。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年我国将新增5G基站60万座,随着5G手机出货量占比的提升以及全球5G基站的建设,未来对石英晶振的需求将会提升。根据智研咨询统计,预计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行业规模将达到70.3亿美元,到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2,万辆,一辆整车对晶体谐振器的需求为30-50个,预计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对晶体谐振器的需求为63,-,万个。此外,不仅仅是对产品规模需求的提升,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会更高的要求,这也将有助于有产品单价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毛利率。
2.1.5FPGA(可重构系统芯片业务)
FPGA全称为FieldProgrammableArray可编程逻辑芯片,简单来讲FPGA是一种通过配套软件将用户设计烧录到芯片上的可灵活编程半定制集成电路。相较与其他主流芯片相比,FPGA拥有灵活性高、上市时间快、性能和实时处理能力优等优点。FPGA主要应用在无线通信、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物联网、数据中心5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广泛运用于医疗、金融、安防监控系统等领域。紫光国微的特种FPGA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子系统、信息安全、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其他的FPGA系列产品在通信、工控和消费类市场也陆续批量出货。公司的FPGA业务目前仍处在大规模投资未实现稳定盈利的阶段,年亏损2亿元,年亏损约为2.6亿元,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超过了10%。该部分公司由紫光同创承担(紫光国微持有紫光同创36.5%的股份),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预计年公司对该业务的投入会降下来,年可以达到盈亏平衡。
在FPGA设计领域,两大头部厂商分别是XILINX(已被AMD收购)和ALTERA(已被INTEL收购),国内的厂商有紫光同创、复旦微和安路科技。目前公司在特种FPGA市场表现较为优异,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达到70-80%,剩余的就是华大和复旦微。未来,5G和AI将成为促进FPGA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MRFR数据显示,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约为69亿美元。在5G和AI的双重推动下,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22%。此外,FPGA的行业壁垒和集中度较高,国产FPGA正在起步阶段,年在中国FPGA芯片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占比仅为3%,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国FPGA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市场,-年的复合增速可达到26.9%。根据GartnerGroup机构数据显示,年中国FPGA市场规模为亿元,预计到年中国FPGA市场规模将接近亿元,未来需求快速增长。另外,FPGA之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更高度集成化,而更可能是集成化的SoPC(即是一颗替代多颗的形式),在集成化趋势下其实单颗价值量也是会有提升的。
图19:中国FPGA市场规模(资料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另外,从总产品产销来看,紫光国微从-年的产品销量、产量处在一个明显上升趋势中,库存也保持在高水平。年公司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均处在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中,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年公司的集成电路销量为23.12亿只,同比+12.89%;产量23.16亿只,同比+16.31%。电子元器件销量为4.91亿只,同比+48.08%;产量4.94亿只,同比+44.60%。公司的产量均高于销售量,可以满足现有订单。
图20:紫光国微主要产品产量及库存量(亿只/颗)(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公司主要产品的营业成本中,集成电路的材料及加工费用占营业成本比重的90.35%,要高于电子元器件的56.50%。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紫光国微在电子元器件业务中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占比会相对高一点,而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主要是通过代工模式完成的。
2.2公司股权架构及股东情况
图21:紫光国微股权架构图(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从公司的股权架构图可以看出,清华控股通过紫光集团等下属公司控股紫光国微。紫光集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和领先的全产业链云网设备和服务企业。近年来,紫光集团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在全球信息产业中强势崛起。紫光国微是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公司旗下拥有7个子公司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业务。
图22:紫光国微前十大股东和流通股东(资料来源:同花顺)
截至年3月31日,紫光国微的前十大股东和前十大流通股东是一样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依旧是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2.39%,其中质押股份占其直接持股比例的49.81%,占总股本的16.14%。该质押质权人为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园支行,是紫光春华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年初在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园支行获得的亿元授信提供担保。另外从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累计为47.83%,且多为机构持股,这也是专业机构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一种表现。
2.3公司管理层情况
图22:紫光国微高级管理人员(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格菲资本整理)
年7月刁石京因工作需要不再担任国微董事长,副董事长马道杰升任紫光国微董事长。虽然马道杰是在年才加入的紫光国微,但其电信行业出身,加上在手机领域的领域待过一段时间,积攒的行业经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副总裁乔志城和苏琳琳在紫光国微在职时间要相对久一些,有差不多10年左右的工作时间。此外,因为公司特殊的股权架构,所有的高管并未持股,也没有办法去做股权激励,所有的考核和激励主要是通过收入、利润、资产管理、成本等一系列指标配合上不同的权重进行打分,年底会有对应的奖金包。
2.4紫光集团债务问题
紫光国微在年11月15日晚发布公告称,紫光春华将所持16.14%公司股份进行了质押,为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年初在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园支行获得的亿元授信提供担保。紫光集团的债务问题和偿债能力还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