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测试测量技术进步的历程,测试测量无非是基于测试软件的繁荣,却难以掩盖架构在美欧技术标准与基础设施之上的危机。类似于装备制造业,如果缺少了机床的研制和制造能力,飞机、汽车、坦克等等的研制和生产都成了空中楼阁。测试测量软件就是测试行业的机床。
棱镜计划、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现实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信息安全、国家安全正在面临严峻挑战,根源在于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国产化替代”“自主可控”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有识之士一致共识是:只有实现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是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安全的主要途径。中国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要坚持以自主可控技术替代外国技术,逐步构建自主生态系统,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终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
自主可控就是依靠自身研发设计,全面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升级、维护的全程可控。简单地说就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各类软件全都国产化,自主开发、自主制造,不受制于人。自主可控关系到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国家政策支持自主可控发展。安全事件频发叠加贸易战催化,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之前的芯片断供让所有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半导体领域,随之而来的则是国产芯片企业纷纷崛起并逐步实现了替代;但在芯片等硬件之外,软件领域的缺失同样需要引起注意。如果说硬件是地基,那么软件就是工具,地基牢固才可以在其上构建起各种建筑,而工具优良则可以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品质,两者的配合缺一不可。
从年开始,美国频频砍下软件断供的屠刀,华为的EDA软件被断供是第一刀,紧接着哈工大、国防科大等理工类院校的MATLAB软件也被美国“断供”,随后在线UI设计软件Figma也宣布向华为、大疆、海康威视等企业以及大量的科研单位断供。刀刀见血,这是科学和产业双脱钩的前哨战。为了应对这种威胁,我们除了发展和支持国产软件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这是一条困难的道路,但同样也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等到国产软件取得全面突破之后,往日的“断供”也将成为我们迈向新时代的勋章。
基础软件国产自主可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国产软硬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所有不敢忘国忧的知识分子与有家国情怀的技术人员的共识。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研发者,承受着人才匮乏、生态羸弱、经营困难等方面的重重压力,终于在历史波浪和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曙光初现。
国产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引擎这些基础软件是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基石,而集成开发环境则是所有系统能破土而出的母体,是生产应用系统的生产工具。有了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之类的基础软件,我们就拥有了构建全国产化系统的生态基础,而拥有集成开发环境,我们才会拥有产生国产化生态的利器。
纵观编程语言的开发历史,有通用编程语言如C/C++、C#、Python,也有领域描述语言如TSL、TTCN、ATLAS等,任何一门编程语言都是在其适合的行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测试测量领域,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的LabVIEW集成开发环境,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所接受。近些年来,大量的测试测量工程师使用该环境来开发测试系统。TTworkbench则是采用TTCN-3语言的全功能测试开发和执行集成环境,主要应用于协议和服务测试。这些领域特征明显的集成开发环境的技术难度和商业壁垒一直是国产测试领域集成开发环境的最大竞争对手。
随着自主可控国产化平台的政策红利的到来,替代国外的软硬件产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国家信创项目近些年如火如荼的开展,信创产业发展迅速,飞腾、麒麟、达梦、金山等一大批支持信创项目实施的公司从中获益。
在基础工业软件领域,欧美是起源地,工业软件巨头也多来自于欧美国家。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一定数量的工业软件企业,国内企业已在通用软件市场中得到充分成长,但在工业属性更强的领域仍有待突破。出于对先进制造和信息安全问题的考虑,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将是长期趋势。
按照用途,工业软件可以分为产品研发类、信息管理类、生产控制类、嵌入式工业软件。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经历着与信创产业中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引擎等IT基础软件同样的炼狱考验,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同意试用,再到实际项目中应用,国产品牌的工业基础软件已逐渐被市场接受。
研发类高端工业软件是我国工业化的痛点。中国高端CAD、CAE、MES、PLM等工业软件市场被SAP、西门子、达索、PTC等国外厂商垄断。产品研发类是工业基础软件中技术难度和市场推广难度最高的,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中,外资企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虽然国内研发设计类企业在规模上与外资企业仍有较大差距,但在研发投入方面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航天神软、金航数码等厂商引领军工航天市场,纳米软件Namisoft、英特仿真等工业软件企业在研发设计类软件方面成效显著。
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型国企和军工企业,在成本和安全压力面前,开始主动使用和扶持国产自主工业软件。在CAD领域,Autodesk虽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中望软件的CAD/CAM产品也开始被市场所认可。在测试测量领域,作为LabView的国产替代,ATECLOUD系列已在国防军工、交通电子等行业应用中崭露头角。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短期实现国外强势产品的赶超和替代尚有难度,但自主可控的努力仍是必要的。自主技术获得突破能够改变技术封锁的筹码结构,进而在高端工业软件的使用和开发方面争取到更有利的位置。相信随着国家自主可控政策的引导和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的持续努力,中国工业基础软件繁荣应用的技术生态必将到来。
ATECLOUD——国产自主可控
ATECLOUD是一款智能测试测量软件,基于该平台可以完成系统测试软件的开发与部署。该产品是由纳米软件Namisoft率先在行业内推出的国产自主可控测试测量开发平台,有效打破了国内该领域长期由进口软件LabView、DSpace等产品垄断的格局。ATECLOUD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仪器仪表等各行业测试工装、测试仪器等设备的研发。具有应用范围广、实时性强、开发效率高、使用简单、易于扩展、国产自主等特点,支持各种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的部署方案,同时兼容Windows、linux、Mac等多种操作系统。
ATECLOUD智能云测试平台详细介绍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