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应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企业级低代码 [复制链接]

1#

一、低代码们发展的如何了?

一转眼,距离钉钉6.0发布会上提出“低代码开发”这一概念已经过去了17个月时间。整个低代码市场的参与者,也由最初的少数竞争到现在的大厂相继入局。用户对于低代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逐步提升。“低代码”这个概念,已经从“玩具”慢慢走向了“工具”。

“低代码”是一个舶来品,因为早在08年,一个叫做salesforce的产品就已经提出了快速开发应用的概念,在他们的平台上诞生了千万个定制化的信息化管理应用,salesforce也因此一跃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软件公司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厂商也看到低代码的前景,开始布局“低代码”概念,但是直到年底的钉钉6.0发布会,低代码才开始真正进入到大众视野来。如今,就连金蝶、泛微、蓝凌这些老牌的信息化系统厂商也纷纷加入到低代码的竞争中来,可见低代码即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近年来,随着产品成熟度的不断提高,针对企业深度业务场景和综合性需求的“企业级低代码”的概念应运而生。那么什么才是“企业级”低代码?为什么说“企业级”会更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探个究竟。

大家在调研低代码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看上去都叫做「低代码」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差异巨大。那么低代码的厂商,到底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优势呢?

(1)Excel类

此类产品主要是为了服务重度Excel用户的,作为Excel的加强版本,主要着重在用户协同和数据流转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业务支持。并且搭载一定的拓展工具,例如账务套打和数据收集功能。这一类产品,在一些特定流程和场景下面,的确有着更大的优势,但是在于复杂业务系统的需求方面呢。就显得有一些单薄了。

(2)IDE类

此类产品主要是由于国外在低代码市场上有一些新的探索,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IDE类工具,可以节省程序员重复敲代码片段的时间。用图形化、配置化的方式,去构建一些代码片段和模块,会更加省力。但是这类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并没有很受欢迎,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程序员对于IDE类低代码仍持观望态度,而非程序员用户受限于自身没有编程基础能力,也无法顺利驱动产品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3)BPM类

BPM诞生的那个年代,可能还没有“低代码”这个名词,但是不可否认,BPM已经可以认为是最早的低代码级产品了。因为在企业的业务发展中,流程管理本来就是非常高频出现的业务需求。对于定制化也有非常强烈的需求。BPM工具本身就深一个基于某个业务场景,进行了抽象的模型提炼,例如节点、分支、用户行为等,从而诞生的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通用性工具。

由于大部分的企业目前对于信息化的需求集中在OA办公,所以BPM已经成为了企业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BPM在非流程的需求领域,支持能力就逐渐减弱了。这也让BPM厂商开始往更多的功能和模块的方式,去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

(4)企业级低代码

为了不断满足企业用户的各类场景需求,兼顾灵活配置、高效生产、功能丰富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自然成为更好的选择。

二、什么是“企业级”低代码?

从企业的更多需求场景出发。企业的内部信息化需求,往往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1)流程管控。像企业日常OA办公中,就存在大量的流程需求,例如,报销、合同审批、入离职等等,但是由于各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不同,这些需求往往都存在个异性。所以在流程上,需要有更灵活的配置功能。

(2)数据处理。提供企业级的高级特性,旨在更敏捷优雅的处理数据。

(3)业务需求。以前我们在谈论软件开发时,通常会想到由经验丰富的IT技术人员来做应用程序的开发。现如今,低代码俨然已经有了引领全民开发者的新时代,它能深度连接业务与IT,填补了业务软件的需求和开发人员短缺的缺口。即便是一个没有经过软件开发培训的用户,仍可以使用低代码平台构建应用程序。

三、“企业级”低代码平台应具备哪些能力?

对于低代码工具来说,如果能在这些需求上提供更强的能力支持,那么他们必须要有足够强的模型提炼能力和更细颗粒度的配置元素了。这往往取决于产品研发团队的项目经验和积累。因为如果没有具体的系统开发实践,在企业管理系统上的需求是很难凭空想象的。

我们用“低代码”的视角,分析了多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目前抽象出了以下5方面能力。

1、场景建模能力

数据模型是系统的基础,丰富的场景建模能力。低代码平台对于数据模型的支持决定了业务场景的覆盖范围。在数据层面来看,很多的字段或者数据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在业务场景的落地中,很多的数据字段需要和业务流程、操作行为等进行高度的解耦,因此能否覆盖更多场景的建模能力,会成为低代码平台能力边界的决定性因素。

2、界面开发能力

Excel表单在企业办公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其实也是在于表单式的交互在很多场景中变得不那么适用。例如库房、工位或者一些非办公室的场景,用户可能更多的是手持设备,需要有更加便捷的输入方式。而不同的场景输入方式又各有区别。所以对于低代码平台而言,能否提供更多的交互方式或者界面开发能力。

3、系统对接能力

权威机构Forrester将API接口认定为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重要标志,通过内置的API接口功能,企业级应用便可集成或对接其它系统,打通数据链接,避免信息孤岛。

企业级低代码除了有内置常规的第三方API接口之外(对接企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