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海报图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陆梓华)今年9月,首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创新发展论坛上正式启动。经过3个月角逐,大赛终评今天通过专家集中评议、选手在线参与的方式,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自活动启动以来,全市青少年积极响应,共有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人工智能科普课程学习,并聆听了相关科普讲座。活动共收到提交的作品余个,经过专家初评、复评,共有余位选手进入最后的终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七(1)班朱一玄发现,中医穴位复杂难懂,很难记忆,于是便设计了一个“全智能按摩器”,使用手部关键点检测穴位,三轴机械臂控制按摩头,3D打印整体框架,智能语音引导,使按摩器具备基本功能,并通过训练AI模型的方式,突破了只能识别手部穴位的限制。
上海市民办阳浦小学刘昊宸从上海非遗花格榫卯获得灵感,设计出18种榫卯小木片,通过拼接组装出了“花格榫卯乐高迷宫”。之后又加上了两层“围墙”建立两个方向的轴,分别控制迷宫的前后和左右晃动,并选择超声波传感器接收手靠近的距离,从而控制舵机带动迷宫运动。这样,玩家就可以通过手势控制来玩智能手控花格榫卯迷宫了。“通过非接触式手势控制来调节内部装置,可以被运用到更多的公共场所,更安全卫生。”刘昊宸说。
延安初级中学六(9)班倪子欣尝试将传统皮影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上海市皮影非遗传承人沈明泉和叶光华老先生的指导下,用科技传承经典。作品由实物皮影装置和皮影戏APP两部分组成,使用者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了解皮影文化,还可以用语音或按键功能来操控真实的皮影,在背景音乐下完成皮影表演,多个使用者也可以完成合作表演。作品突破了艺人表演水平和演出场地的限制,让使用者亲身体验皮影戏的乐趣,并使皮影戏的个性化创作成为可能,助力皮影走进千家万户。
本次活动由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少年科学院承办,徐汇华理学区协办。同时本次活动被纳入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的少年科学院“五小”主题实践活动。
华理学区作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也是上海少年科学院人工智能分院的教育联盟,其主任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立足“明德尚学,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围绕“适兴发展,工科见长”的特色定位,不断注重“人工智能工程”在教育领域的发展,通过人工智能项目化学习和实践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本次活动还得到了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柘维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