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应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借助荣格心理学,人们重新找回失去的文化传 [复制链接]

1#

人物介绍

默瑞·斯丹(MurrayStein)

瑞士心理分析师,IAAP前任主席,瑞士苏黎世分析心理学会国际学校校长。

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英文系,先后取得耶鲁大学神学院神学硕士及芝加哥大学宗教与心理研究博士学位,后于瑞士苏黎世荣格学院完成荣格分析师训练,年取得了专业证书。

他的著作丰富,其中《荣格心灵地图》一直是研读荣格心理学重要的入门书籍之一,另著有:《英雄之旅:个体化原则概论》、《中年之旅:自性的转机》、《转化之旅:自性的追寻》、《灵性之旅:追寻失落的灵*》等。

默瑞与他的妻子简(JeanStein)育有两个孩子——莎拉和克里斯托佛,以及四个孙子孙女。

罗伯特·汉德森(RobertHenderson)

康涅狄格州格拉斯顿伯里的一位田园心理治疗师,他与同为心理治疗师的妻子贾尼斯,合著了共三卷的《与荣格一起生活:访谈并走入荣格分析师》,其中许多内容曾发表在《象限仪》春季期刊,《心理学视角》,《荣格期刊》以及《收获》。

默瑞·斯丹(MurrayStein)在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上做报告

采访大纲概览:

关于分析心理学,有哪些入门者应该知道的重要事情?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会阻碍人们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根基吗?

为什么人们都想要与他们的根基有所连接呢?

多年来你帮助分析心理学在中国各地普及,在此期间,你有哪些印象和发现呢?

在西方常见的心脏病在中国历史上向来少见,但过去十年里却不断增加。你认为这是什么造成的呢?

罗伯特:

默瑞·斯丹是一位荣格学派心理分析师,现居瑞士,研究荣格心理学已经四十多年。对于不熟悉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人来说,你觉得关于分析心理学,有哪些入门者应该知道的重要事情?

默瑞:

对于不了解卡尔·荣格的作品和其发现的人,我首先要说的是,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分析心理学属于深度心理学领域中的一员,而深度心理学始于无意识的发现。

卡尔·荣格是一名人类心灵的探险家,从生物学到心理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他发现了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意识和直觉之外的广大领土,深植于这些领域的力量和权力,对我们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当代人,我们应当知道,潜意识对我们的情绪和思想控制的程度远比我们所意识到的更高。深度心理学描述了这些力量并试图帮助我们摆脱它们的控制。

分析心理学的目的是增加我们的个人自由以及发展我们人类关于“完整性”的意识。

完整性意味着将无意识的力量转化为意识,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建设性的关系,这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对于中国学生,我想特别补充说明一下,荣格的心理学与道家哲学是非常相通的。他将其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都融入了其心理学理论中。

现在,也感谢申荷永教授孜孜不倦的工作,荣格和其他荣格学派作者的许多著作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对于初学者,我推荐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以及我自己的书《荣格心灵地图》。这两本书都已经有了中文版本。

罗伯特:

一些人认为传承和保持自古以来的悠久和独特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荣格并非来自于东方,他的心理学会阻碍人们尊重自己的历史根基吗?

默瑞:

事实上恰恰相反,很多人都变得更加真实。也就是说,荣格心理学的知识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失去的文化传统,对于中国学生和学者来说亦是如此。

总的来说,中国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变革中在社会上被降级了,中国文化的根源也曾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来自西方的现代意识形态。

最近几年,中国古老哲学和宗教价值才又被接纳和认可。问题在于,中国文化现在被高度现代化,教育系统也倾向于科学和技术的学习而非人文研究。

这导致的结果是,中国集体仍旧与中国文化的古老根源相离甚远,由于人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很难证明花大量时间学习诸如易经、老子、孔子的哲学以及中国炼金术、中国古代诗人和艺术家的作品等等是有用的,除非可以说明这些研究也是“现代”的并且在今天仍有文化价值;而通过论证古代文化传统中的原型意象对于现代男女的心理幸福感仍有相关,荣格心理学正好可以为这一观点提供支撑。

荣格心理学将关于神话、象征、原型模式和过程的讨论延展到另一个层面,并展示了这些东西在今天有何意义和作用。

中国社会如今想找到一种方法来重建它的文化历史和身份,同时不从现代全球性的世界文化中分离出来。原型理论正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展示我们都属于一个共同的人性,并且基于这种共同性的每一种文化的表达都是宝贵的。

罗伯特:

为什么人们都想要与他们的根基有所连接呢?

默瑞:

当我们谈到“根”,我们是在用一种比喻,如我们所知,比喻对于思考是必要的,同时也有让我们思维迷失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根位于表面之下;植物从根部生长,接收到它们的形态,并且部分养料的稳固供给是来源于植物之下的根茎。

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喻说的是,个人和文化都有无意识根源,这一根源为他们提供支持,促成他们的形式和结构,从而也限制他们。以中国为例,个人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古代的思考和感觉习惯、儒家和道教等思想所支持和组成的。

然而,一个人不会自动意识到这些根源及其对于它们的态度、感觉和思维的重要性。很多人乃至整个文化究其一生或几代人都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过多少思考,他们只是不加思考地基于根基生活着,在四季更迭中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模式。

所以连接到根也并非什么大事,因为无论我们知晓与否,我们总是与其连接的。

对它们变得有意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对于个人和集体心理根源的意识程度,以及我们对于个人身份更深层来源的觉察,或许具备了这种意识,我们也可以做出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的和创造性的决策。意识增强选择的自由度。

将我们个人的根(例如,家庭和祖先)和文化根源在意识层面相连接,不仅对于我们个人和文化身份有了更好的自觉和醒悟,同时也使我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来塑造现在和未来。正如一位圣人所言,如果我们对于历史全然无知,我们注定会重蹈覆辙。

所以,在回答这个关于根的问题时需要考虑两个层面:个人和文化或者说集体层面。

并且,有两个心理原因同时适用于这两个层次:对身份的需要(个人和文化身份),以及为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个人和文化/*治选择)而寻求更强大意识的驱动力。

这两个心理原因似乎都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关于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是谁;另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创造和实现一些新的、不同事情的渴求。

换句话说,这是对实现自性化的渴望。荣格认为,自性化的驱动是原型性的,因此也普遍扎根于我们的天性之中。

罗伯特:

多年来你在中国,帮助分析心理学在中国各地普及,在此期间,你有哪些印象和发现呢?

默瑞:

从年我第一次到中国时小小的开端,到飞速发展增长的兴趣和普及性,这个故事或多或少遵循着中国自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轨迹。

年的时候,北京的街道上几乎没有汽车,主要是公交车和成群的自行车。同样的,在全中国只有一个人,就是申荷永教授,对荣格心理学真正感兴趣。

年,托马斯·科茨和默瑞?斯丹一行人代表IAAP正式访问中国

左起:申荷永,托马斯·科茨(ThomasKirsch),默瑞·斯丹(MurryStein),珍·科茨(JeanKirsch),简·斯丹(JeanStein),莎拉(Sarah)()

今天,北京街头挤满了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汽车,而在北京、上海、广州、澳门、香港等地都成立了IAAP发展组织和分会,另外还有几位经过完整训练的合格的荣格心理分析师。

IAAP全心致力于培养中国专业人士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学派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看起来非常光明。

荣格在中国的成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申荷永教授及其妻子高岚教授不懈的努力。他们带领学生完成分析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安排完成了很多荣格书籍的中文翻译工作。

第八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现场,近千人与会

在我目睹的荣格心理学在世界各地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较为典型的路径。

首先,在中国有一个接触荣格思想的入门阶段,这一阶段激发了很大的兴趣。

接着,一些人被荣格分析方法所吸引,转为更为专业、严肃的研究,并具备了继续接收正式培训的资格(无论是通过出国在已成立的荣格机构学习,如申教授过去所做的那样,或者是在家乡由IAAP分析师帮助辅导,如各地分会今天所做的这样)。

之后的阶段是将荣格的思想和观点应用到自己的文化及其历史,随之而来的是对埋没于文化过往(神话、童话故事、宗教传统、哲学)中的宝藏的欣赏,这些丰富的矿藏是极具心理学价值的内容。

当以荣格式的角度来思考,这些内容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同时被带入到现在,一个新的心理奏章。在文化中可以找到很多原型图案、意象和故事,这些都有经久不衰的价值。

第三个阶段正是中国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申荷永教授发展了基于中国古老传统的“核心心理学”,他将这些传统与荣格心理学观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至于下一个阶段,现在还没有到来,我们期待荣格心理学领域中来自分析师和学者的贡献,将中国文化与荣格心理学观点相结合并创造出一个新的合成体。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需要当地分析师与国外其它地方分析师的合作。

在此期间,分析心理学在中国日趋成熟,并在中国的精神健康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目前,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仍要再次感谢申荷永教授在当代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和努力。

最终,荣格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实践和研究将不仅仅是进口自西方的产物,而是基于几千年中国传统和当代世界分析心理学的结合,荣格心理分析学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这是下一个二十年有望看到的。

罗伯特:

申教授认为心对于中国心理学是重要的。在西方一直很常见的心脏病在中国历史上向来少见,但过去十年里却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年轻人被西化了。你认为这是什么造成的呢?

默瑞: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无法避免的。现代化发展过程源于美国文化,因为美国是没有真正的自身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美国来得最气势汹汹,因为那里的传统,来自于移民人口,在(异国)陌生的土壤上发展孱弱,并被接连扔进了一个大熔炉中。

这个沸腾的容器中爆发出巨大且不计后果的创造力。正如俗话所说,“所有新事物都来自西海岸”。因此,世界充斥着各种来自美国的发明——其中包括快餐和软饮——这些既新奇又让人兴奋,“进入”,有一段时间这股洪流涌入传统文化人群并征服了他们。

当然,之后他们和美国人遭受了同样的副作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更不用说大众消费主义文化的开创就是自己本身的终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在全世界随处可见的全球化。

但现在正在发生的是一种回退。传统不是仅仅倒下让新的外来文化肆意泛滥,在传统(文化)人群的心灵深处开始复苏和维护古老的价值观和习俗。下一代面临的挑战将是把古老传统和新的文化结合统一。

这里存在的一个风险是来自坚持种族完整性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以及对任何外来文化的摒弃。极端分子想要的是完全传统的价值观和毫无妥协的陈规旧习。这是死路一条。

现代性带来很多优点,包括个人的自由和创造力,还有最重要的——自性化的可能性。这一点一定不能在与传统的冲突中丢失。

荣格建议保持对立者的紧张关系直到“第三者”出现。这将是一个团结的象征,将两者配对、统一,它们都不会失去各自的完整性,并且都通过自然涌现的形式所表征。这是一种炼金术。

我希望荣格心理学在中国可以协助恢复古老传统(比如说道教),并将这些文化传统以一种可以吸收和转化的方式融入现代意识。不是两者取其一,而是要同时兼备。

我能预见一种道教心理学的可能性,像是在申教授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完完全全是中国文化的,但同时也是一种现代心理学的表达。

很多人感到荣格心理学帮助他们以一种全新的、有意义的方式找回了他们失去的、一度摒弃的宗教传统,并且仍然保持了现代性。

我认为,中国人不仅会重新发现他们传统美食的精妙,更会创造性地用现代厨房把它们带到一个全新的复杂程度,并将提供给我们所有人一些别致的、新颖的、令人垂涎的美味。

这可能会降低中国人总体的心脏病病发率,同时也能提供一种文化认同感和完整性。

罗伯特:

谢谢你,默瑞,带来这些有趣的发现和想法。

默瑞:

这是我的荣幸。我也很享受回答你那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这个采访于年1月通过网络进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出,欢迎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