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绩在三年级“后来居上”,其实很简单,像我这样牵住“牛鼻子”就行!我家孩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而且我相信他在后面不断分化中会持续领先,越来越轻松,越来越优秀!当然,做父母需要下点功夫。
这个“牛鼻子”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么简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钓鱼的,可以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喜欢打牌的,可以通宵达旦,甚至不吃不喝。喜欢淘宝的,剁手都不管用。
孩子现在上5年级,我头痛的是每晚9点催他放下书睡觉,周末带他去哪儿玩。他一直没有上过任何文化课补习班,也没有刷过除任何老师作业以外的题,每晚7点以后没写过作业,成绩稳稳的前几名(孩子学校非常好)。
我是如何做的呢?其实很简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先培养一个看书的兴趣点
刚开始一有时间我就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大型书店。
图书馆和大型书店藏书丰富,种类繁多,各种难易度的都有,结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引导他找到喜欢看的书。一旦发现他喜欢的书,征得他同意后我就借回家或者买下来,无论看起来是否跟学习相关。
图书馆、书店学习氛围浓,在那里孩子一般不会抗拒读书,而且总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书。
有时候孩子不想去,我就约他的一些同学一起去,或者逛完书店后让孩子自由选择好玩地方,好吃的东西放松下,制造良好的体验。来了这次,孩子就想着下次。几次下来,孩子就逐渐喜欢去图书馆、书店看书了。
二、再由点到面,从喜欢的书向外围扩散
当我发现孩子喜欢看动漫书的时候,我就借一些带动漫性质的书,比如《可怕的科学》。先从中挑选他喜欢的类别,比如自然科技类,让他看起来,然后再扩散到这套书的其他类别(这套书我真不知道有多少本,感觉我家孩子至少看过上百本)。再之后从这套丛书扩散到其他相似书籍,孩子完全感觉不到。
三、由浅到深,不断向高层次难度跳跃
孩子看书最早是一些有趣又好玩的绘本,后来看他翻书很快,问下书的内容,基本理解得差不多。再看绘本就没有意义了,我就开始向高层次过渡,有意引导他看有文字的书。过了段时间后,再过渡到半图半文字的书,这些也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唯一出现困难的是向全文字书过渡,孩子一翻就丢到一边不看。我也不逼他,只是在桌边,沙发边,床边全放上他喜欢看的全文字书。孩子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一天不看书就感觉有点不舒服,旧书看来看去终于没意思了,相持了大概一个月后,他自己拿起了全文字书,从此开始看起了大部头。
现在孩子看书速度极快,我都跟不上!以至于在电脑上看电影都一只手不停按快进。《三体》三部曲那么厚,我都看了好几个月,他硬是假期里一个周末就搞定。我当时都怀疑他看进去了没有,故意挑些问题问他,结果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四、向系统性迈进
这是现在的计划,准备假期开始,让孩子看书更主动,更系统性。以期他自己可以慢慢了解自己需要看什么书。
单纯阅读肯定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阅读中注意几个问题就轻松事半功倍。
广泛深入的阅读事半功倍一、阅读面一定要广
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孩子打开自学之门的钥匙,如果把阅读仅限于文学或者说为了学语文就太浪费了!
我看过很多人包括名家名师名校推荐的书单,都比较偏。我借的书可谓包罗万象,文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这些自不必说,体育、音乐、哲学、美术、建筑、人文等等,只要我在图书馆看到,而且觉得编写的好的都会给孩子借回来。
我办了4个借书证,可以借近40本书,每次我会让孩子自己挑8本,剩下的就是我来挑了。这真是个辛苦活儿,要一本本找,一本本审阅,而且几十本书真的份量不轻,以至于我每次上图书馆都带个买菜的拖车。
阅读面广的最大好处是通过阅读可以自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比如数学,不说图书馆借过的,我自己买的就有《从一大到无穷大》、《数理化通俗演义》、《啊哈!灵机一动》系列、《几何原本》、《可怕的科学》数学系列、《数学极客》、《迷人的代数》等等。我买的这些都是孩子反复看的,相对更经典一些。孩子虽没上过奥数班,但他的逻辑能力我丝毫不担心。
一个相反的案例是孩子去年暑假在省博物馆当志愿志的时候,碰到一个小姐姐,小姐姐一看就很厉害,聪明伶俐,漂亮大方。跟她妈妈仔细聊了下,说孩子喜欢看书,量也很大,但只喜欢看文学类的,中外文学名著看了一大堆,我一听书名就知道的确超过了我家孩子一大截。语文实力明显强悍,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参赛。但相比而言,数学就显得平平。过早的限于一个方面会限制住孩子,一旦形成习惯,后面越不容易纠正,而且纠正成本越大。
二、阅读量一定要大
孩子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起质的变化。我有时候跟他讲个什么,他马上就说自己在哪本书看过类似的东西,我就趁机串讲一下,孩子明显就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听的很兴奋。反过来又刺激他更喜欢看书。
我认为各学科是人为为了方便而划分的,知识之间本身是相互联系的。阅读起量后,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对各科学习都大有帮助。
比如上周孩子他们英语考了一篇阅读《Germs》,老师反馈说不少孩子说难,我仔细看了下,真有点难,我都吃力,生词不少。但我家孩子却完全无感,还全对,我问他他说很简单呀,因为看过一篇百科的相关文章,因此文中不认识的单词(各种细菌的名称,难认)都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
三、顺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理解力
我家孩子看书的时候,除非是他主动问我们,或者到了休息时间,否则我从不会去打扰他。到现在,孩子只要一看书,你叫他,如果声音小了他根本都听不到。在校上课老师讲课的东西回来你问他记得清清楚楚,但别的同学回来讲的与学习无关的事,基本都是一问三不之。
理解力这个不多说了,书看多了,相互联系自然就建立了。以前他看《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这些时,天天拉着我讲,我也静不下心来听,只能面带微笑的频频点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他更好的理解书中的东西,基本上一有时间我就带孩子出门,毕竟百闻不如一见。而且一些新的想法,新的念头也会在他脑子中形成,基本上我就一个忠实听众的角色。
四、启发孩子学会思考
不要看死书,成了书呆子还不如不看书。我故意装不懂问孩子一些问题,诱导他讲解书中的内容或者进一步思考、质疑书中的观点。对错并不是我需要的,我希望他一方面练习练习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吸收整理再输出的思考过程。
阅读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让孩子的天性得以发挥一、不要人为设限
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不要太急功近利,只看考试相关的书,这样容易失去阅读学习的热情。《银河帝国》前些时刚给孩子买了一套,他都看完了。我实在看,只看了其中两本,主要是不习惯老外的思维,看不下去。前两天我又把《沙丘》给他借回来了。总之,五年级之前我以广度为主,六年级会适当考虑应试的问题,毕竟孩子是要升学的。
其次是不要认为孩子看不懂,只要他愿意看就让他看,他有他的理解方法和乐趣。前些时孩子对编程来了兴趣,把书架上他妈妈大学曾经用过的计算机类书都翻出来看。像谭浩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这种无聊的书他都反复看了几天!我也只是劝他不要看的太细,不然太累人了。
二、少看最好不要看垃圾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各种动漫(太多了,不列举了)、名著缩简改编版(什么精减版,青少版,漫画版,我就想说这种再加工过的版本还能称之为名著吗?)、流行文学(什么圈呀跳的)、网络小说(多如牛毛)等,这些书最多只能称之为无害的垃圾,除了培养兴趣实有必要的时候做个过渡外,都不要看。这类书纯粹浪费时间外还降低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三、不要逼孩子看书
我从不逼他看书,也从不逼他看我想让他看的书,但基本上我借的书他都看了。一是我了解他的能力,二是我只做适当的引导。实在不看就算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要下大力气保护的是孩子的阅读兴趣。前面我也说过,我家孩子现在的问题基本都是因为不让他看书扯皮。
所以我一看到一些名家说什么读书就是要吃苦我就有气。读书可以学到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本来有轻松的方法,为什么非要吃苦?不要说孩子,就算一个大人,靠吃苦到高中就有12年,这得多累!
看到这里,其实结论就很清楚也很简单了。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就要学的我就不说了,比如化学,我沙发旁边就堆着孩子看过的《化学史》、《数理化通俗演义》、《威尔逊谈大科学家》《化学热点漫画》、《实验趣味大百科》、《趣谈化学》、《趣味化学》、《可怕的科学》化学系列等等。
历史、地理、生物什么的也就不一一列举了。上周末我还给孩子借回来一本音乐,两本美术,一本《葡萄酒工艺和赏鉴》,当天就跟告诉奶奶如何辨别葡萄酒,我觉得也挺好的呀。
你告诉我说他初中学习会跟不上,我信吗?
通过培养阅读能力,牵住这个“牛鼻子”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要说三年级“后来居上”,用好这个利器,初中、高中一样一往无前,而且终生受益。
英语今天没展开说,英语相对中文更简单,看到一堆号称专家在那里瞎扯我就火了,后面专门写一下。
PS:刚刚双十一,他妈妈又网购了几十本书回来,其中有一本《再荒诞的问题都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我翻了下,挺不错的,《纽约时报》畅销图书,《发现》杂志《科学》期刊《大西洋月刊》联合推荐图书。结果孩子翻了下说,这本书应该叫《再幼稚的问题都能有一个艺术的答案》,他嫌简单了,他取的名字对他来说真的很生物形象!
阅读让孩子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