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理工学院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
年普通专升本
招生专业介绍
学校简介
广州理工学院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风景区南麓,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年入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年入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首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是广东省唯一同时具有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社科联命名科研平台的民办本科高校。
学院介绍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智能制造系、机器人工程系、电子信息系及实验实训中心,拥有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省级)和中兴通讯信息工程产业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1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省一流专业、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校级一流专业。建有省级机器人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智能制造、电气电子各类实验室6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多万元;有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外实习基地33个。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实验室
▲电力电子实验室
电气工程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是校级优势学科。拥有广东省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设有3个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和电气装备研究所。承接校内外纵横向研究项目和知识产权转化,已有6项专利转化为产品,创造产值多万元。
▲电气工程学科团队研发的磁抗电控器MCR应用在35KV电网上
▲物联网沙盘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9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与AutoCAD》、《数字电子技术》获批省级一流课程;近三年申请纵横向项目36项,共计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报专利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2件;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各类教学奖5项。
学院秉承“学用心志,行知诚明”的理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四融合三强化):学校、企业、研究所与工程中心“三位一体”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广州数控、省智能研究所、中兴通讯公司等多个企业、研究院所合作办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机械、电子、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机器人等项目教学引领下的多专业课程间技术融合,实现了机电装置、控制电路、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等课程融合;各专业课程内容与育人教育有机结合,使爱国人生观做人做事寓于各类专业课程学习之中,专业内容与思*教育融合;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强化动手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工科实验综合技能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种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近两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等奖项多项;同时,学生就业质量和薪酬也普遍较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历年学生平均就业率96%以上,各专业毕业生深受大湾区相关企业欢迎。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数控应用技术,能在广东大湾区制造业相关企事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具备“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导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机电装备、产品的设计、机械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装备编程控制;智能设备、机器人等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机电产品销售、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考取的证书
数控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证书。
机器人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机构、电气设计、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自动化设计能力,尤其是智能化设计能力,能在大湾区智能装备、机电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相关的自动化智能化设计、集成应用开发、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与AutoCAD、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系统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人机电系统装配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与生产线综合实训、机器人工作站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编程控制、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维护运营及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考取的证书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机器人维修工证书。
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具备产品、装备的智能化设计及系统集成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及智能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智能产品、装备制造及相关单位,从事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与营销等行业工作,成为“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智能制造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智能感知与测试技术、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人工智能基础、工业互联网与万物互联技术、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智能制造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综合实训、工业互联网与万物互联技术课程设计、智慧工厂与数字挛生课程设计、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专业实习、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制造业中产品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设计、智能生产技术管理及智能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电子技术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信号的分析、处理、设计能力,尤其是对智能电子系统有较强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FPGA开发与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通信原理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领域进行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能对信息和通信系统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考取的证书
家用电子产品、单片机、嵌入式、通信工程师等证书。
▲机器理原理与控制实验室
▲产业学院合作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研讨同育人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的工程设计技术,能够在广东及大湾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电子系统、电气装备、电子线路、自动化控制等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测量技术、供电工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企事业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调度、电力营销;机电企业控制、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电机及其它电气装备、新能源技术、智能建筑电气等方面的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营销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考取证书
电工证、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等证书。
▲理实一体教学场景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实习
▲学生科技节活动
物联网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5G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万物互联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能够在信息通信、工业互联网等行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物联网与接入物的联接产品设计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数据结构、JaVay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5G技术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工业互联网和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万物互联设计,系统运行、维护、调试和管理;从事智能家居、智能电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的互联技术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考取证书
物联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通信工程师。
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通信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讯与通信工程技术,能够在广东省大湾区信息通信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网络与工业互联网、通信网与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与5G技术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的通信与互联网行业的通信、电信企业、金融邮电交通企事业、通信终端制造企业等单位,从事通信设计、制造、运营、管理、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可考取证书
通信工程师、信息安全师、电子工程师。
师资力量
李玉忠
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省级)产业学院和中兴通信产业学院院长、校级“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带头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负责人、机器人科产教基地(省级)负责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组、车辆工程学科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数控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劳动厅技能鉴定专家,《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年南粤优秀教师,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参加多项教育部、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虚拟制造、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曾到英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内外各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张炜
教授,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所带领的团队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感知与检测等方面潜心钻研,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等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复杂装备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跨尺度损伤表征及性能评估创新团队”获年度陕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先后完成国家和*队科研课题40余项,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研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得*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6项,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30多套,发表学术文章多篇,其中三大检索余篇,获国家、*队发明专利16项,指导毕业研究生30多名。获*队育才奖金奖,2次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省优博导师,1次获得*优硕士指导导师,共指导研究生30多人。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委员会常务理事。
孟遂民
教授,硕士生导师,省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负责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委,国家电网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研管理先进个人。主持“基于弧垂观测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技术研究”、“便携式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测量仪器研发”、“大跨越导地线力学特性计算软件开发”等纵横向项目12项,出版教材3部,其中编著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篇,其中核心及E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微气象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综合预警技术及应用”、“深度模拟器”2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输电线路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突出行业需求多层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曾孟雄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运动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第一主编公开出版专业规划教材4部,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优质课程2门,第一排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完成省校级纵向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主持申报工业工程新专业,指导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获省级优秀奖励。2次获得校级“师德标兵”称号,1次获得校级“我心中的好老师”称号,数次考核获校级优秀教师。
高虹亮
教授,硕士生导师,督导室主任。长期从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输电线路可靠性理论》等硕士研究生课程。
唐露新
教授、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省工程中心主任。曾在国机集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学院教学督导副主任等职。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无人技术标委会委员、广东省人因工效学标准化委员等。作为访问学者,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传感器与网络、嵌入式控制技术、检测控制等方面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项目20多项及大批企业项目,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年主要参与1项国家标准发布。年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得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年获评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发表科研论文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件,主编《传感与检测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体腔热灌注治疗》《开启科学之旅》等专著6本。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