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结束文革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大学那二十七万多77级的大学生,尽管获得了全社会无限多的赞美和认可,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当中却很少出现大才!
所说的“很少”,是与当年大家对这批所谓“天之骄子”的期许不成比例;所说的“大才”是指那些在全国比较有一定影响力的技、*、经、管等方面有绝对出类拔萃表现的人物。
为什么?
难道这些人不优秀吗?绝对不是!比如,学习的刻苦程度与精神、对学习工作方面的责任心、整体的负面新闻很少等方面,后面的学弟学妹们恐怕是拍马难追。
所以,长处不表,以避王婆之嫌。
成就整体不高,分主客观原因。为使个中人心理平衡,下面就先分析客观原因。
一、理工科至上
那个年代,整个社会理念与价值取向是惟理工科至上。当年,自认为基础不错或是考试有幸取得高分的学生,几乎都报考了理工科。而自认为基础不太好或是考试发挥欠佳的考生都进入文科专业,进入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后来的发展中比理工科的学生显然更有成就感。
其实,学理工科的学生挺吃亏,不仅学习的内容相对艰涩难学且枯燥无味,最重要的是由于全世界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速度太快,理工科学生毕业后需要不断地终身学习,否则,所学知识很快老化。精力与注意力大多都在这个方面,其他顾及的东西自然就少了。当然,今天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年这批最优秀的学生都去学习理工科不无关系。
而文科就不同了,知识积累后很难老化,至少终身学习的迫切性不强。比如,社会上经常有三老之说,老会计、老医生、老教师(主要是文科)很吃香,但我们很少能听到越老越吃香的老工程师。而且文科类学生练笔练嘴(口才)的机会多,需要展示才华时更易显得风光无二。当然,文科也分什么文科?考入哲学、汉语言文学的考生,显然没有考入后来大放异彩的金融与税务等专业的考生更具“发展性”!
二、知识落后与师资差强人意
当年的知识落后毋庸置疑,就以无线电专业为例,无论器件与仪器都与现今的科技无法同日而语。所学元器件以分立元件为主,虽然已不是电子管时代,可实现控制电路仍以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的如何堆砌为主;计算的手段大多是手工,即使接触计算机,其编程语言也是老掉牙的ALGOL60,上机需要编程、打孔纸带或是上机卡片;先进一些的有较为早期的台式机,可以运行BASIC语言,可这哪能与当今几乎人手一个笔记本电脑、各种应用软件包唾手可得相比。
现在的学生恐怕完全不知道这些,其实也完全不必要,就如同对建筑师的培养,没有必要必须从研究砖瓦水泥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开始一样。
另一方面,经过十年文革,我们老师的业务也荒废了不少,至少与他们迫切教书育人的美好愿望不匹配。在此完全没有针砭恩师的意思,只是客观描述存在的事实。
三、制度的桎捁
年1月,经过四年刻苦的学习,77级的学生也到了毕业分配的时间点。尽管这些人都是各方争抢的“香饽饽”,可有资格得到这批毕业生的单位,无一例外都是国企或是国家的行*事业单位。
由于大学毕业,身份自然由学生变为“国家干部”。在那个年代,所谓的国家干部其实没有任何自我选择权,“人身自由”完全取决于所在单位,什么“自我价值”、良臣择主、择木而栖,完全没有那回事!
如,一个跳蚤自由弹跳,原本可以跳至三、四十公分的高度,若在上面放置一块高十五公分的玻璃板,跳蚤在多次跳跃触碰“天花板”后,它就不会再跳那么高了,即使去掉玻璃板后,它也不会跳的超过十五公分高!
当年的制度桎捁,制约了这批人中绝大多数翱翔天际的冲动与梦想。
再来说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起点低
十年文革,学业荒废,那是整整的一代人。一朝恢复高考,基础差那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并不否认77级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之所以说基础差,仅是以中位数或期望值作为代表。
这种客观事实的低起点,既不如文革前,更不如后来教育水准的整体提高。比如,我们到达大学的英语是从字母ABC学起;当年中学的数学里没有级数、统计、概率等,即使有的内容也与今天中学生所学的深度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数学与统计学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工科生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换句话说,你所取得的高度是数学深度的函数。
用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起点低的无奈。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模型,总成本直线是由水平的固定成本与斜率大于零的变动成本直线叠加而成,起点大于零。销售收入曲线也是斜率大于零的直线,但起点从原点开始(无销售量即无销售收入)。只有当销售收入直线的斜率大于总成本直线的斜率,且在销售量达到某一值时,销售收入直线与总成本直线相交,即达到盈亏平衡。
后来学生基础的高起点决定了他们的事业起点高,即使工作后的努力程度不够(总成本直线斜率相对较小),影响也有限;而起点低的我们,在工作后,必须更加努力学习(销售收入直线斜率必须大于总成本直线斜率),经过一段时间(销售量达到一定量)才有可能达到他们的高度(盈亏平衡)。但若努力程度相同,两条线呈平行状就不可能交叉,更不用说不努力的混日子了。
二、自视清高
当年恢复高考,绝对是千*万马争过独木桥,有幸考上大学(多少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的考生绝大多数应该都是该校、该县、该厂、该村受人仰慕的佼佼者。学习结束后,分配到各个单位,也被给予厚望。因多种因素的叠加,自然而然在内心形成了一种优越感。
自信应该是好的,可亦伴生自傲,其极易导致对事不客观的执拗,对人轻视的偏执,在客客气气的表面下遮掩着对他人不屑的龌龊内心。
而这正是做人的大忌,更是成为“大才”的大忌!
三、高智商低情商
77级的考生绝大多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深知学习机会的难得。入校后,其学习之勤奋用功之刻苦,不敢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但也差不多。
可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他们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所面对的问题,各种社交、社团及社会活动唯恐避之不及,在“三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全部精力都花在书本中。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了这批人的情商低下,更导致了一生事业的顺利发展。
有两人对话,甲说,为什么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总喜欢社会上的小混混?乙说,你和女朋友约会完,彬彬有礼的送女朋友去车站等公交。而小混混尽管口袋里只有十块钱,但他却会很潇洒地扬手叫辆出租车,送女朋友回家!甲听完愕然。
客观的说,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多种能力的,任何能力的缺失都会影响高度,至少是不完美的。
77级的这些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可横向与同时代的那些人来比,已算作是幸运的了。要说心有不甘,也只能是社会原因造成的结果与无奈。天底下的背运与无奈还少吗?下面以物和人为例。
家住北回归线以南的人,若购房是北向的,冬天最需要阳光时,阳光与北向的房间无缘,而温暖的阳光深深地射入南向的房间与客厅。到了夏天,希望凉爽的人们总是希望多一些阴凉,可此时*辣的日光毫不客气地照进北向的房间。郁闷吗?
西汉时射石虎的猛将李光,年纪轻轻已练就一身的本事,镇守边关可独当一面。可他年轻时是处于文景年间,那时的皇上喜欢并信任老成持重的中老年将领。经几十年的边关战事风雨的磨砺,终于熬成了老将,可新皇汉武帝却喜欢并重用年轻的将领,他有被边缘化了,这就是他的命!
回顾过往,一路风雨兼程,努力伴随着汗水,事业伴随着无奈。
哎,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