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刺猬公社
作者:园长
“当我们的孩子能够编程做出一台钢琴,能在钢琴上弹音乐,我当时就觉得非常了不起。”
王文啸是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校的信息科技课老师。其实,他主要的工作是在这个略显偏僻的小学教数学,“代着信息科技这门课”。
他个子不算高,但年的云栖大会上,他在一群教育系统的领导中间发言时底气很足。年年初,枫树岭镇中心校的电脑课机房换下了使用多年的旧电脑,用上了阿里云“无影”提供的云电脑:没有主机,只有屏幕和鼠标键盘,其他硬件设备都集中在云端,学生只需一个账号,就可以根据需要调动云端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访问文件和应用。
因此,这是一台几乎“永不过时”的电脑。硬件的改变,也在改变着乡村教师们的“心气”。“我们虽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做到城里孩子能做到的事情。”王文啸说。
“向所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捐建云电脑机房。”年的云栖大会上,张勇宣布启动“少年云助学计划”,助力改善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
一年过去,这朵“少年云”,播撒了多少雨露,在那些曾经被遗忘的土地上?
乡村电脑课,有多难上?
年11月,刺猬公社在杭州见到了两位“乡村信息科技教师”,一位是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校的王文啸老师,他“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另一位是衢州市新华小学下村校区的彭丹萍老师,她是一位专业的音乐老师,大学时辅修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兼职了学校里的信息课。
在农村学校,“兼职”信息科技课是一种常态。即使在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浙江也是如此,而这背后,是城乡之间亟待解决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淳安县教育局局长鲍永红告诉我们,淳安是浙江西部最大的一个山区县,学校点多面广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经过多次整合,到了年仍然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不足人。另外,生源萎缩现象也十分明显,从年到年十年间,淳安的小学生总数萎缩了多,初中生萎缩了多,高中生萎缩了多。
此外,淳安县还是千岛湖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本就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条件下办教育,特别是办好信息技术课这样相对“高科技”的课程,就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年,淳安县枫树岭镇中心校搬了一次家,王文啸和几个老师两个晚上彻夜不眠,把旧电脑搬进了新的机房,再组装好。但使用起来,仍然发现电脑存在着蓝屏、死机之类的问题。这批电脑是年投入使用的,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影响了孩子们学习信息科技课的兴趣,也大大抑制了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效率。
就在年,教育部还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们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上信息科技这门课,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都要学,即使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也要开始接触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制”。
这就对于信息技术课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再也不是90后、95后们那样穿着鞋套去机房,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玩超级玛丽的时代了。
回头看信息科技课的教学设施,即使相对发达的浙江,也很难为所有城乡学校全部配备一流的教学电脑,并且还将面临更新成本的问题,就算一时配齐了电脑,过不了几年就会过时;加之城乡之间维护能力的差异,乡村学校设备老化的速度可能更快。
这样看来,用云计算助力乡村的数字化教育,也就成了相当经济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只用一个账号就能调用云端资源,实现对于CPU、硬盘、内存这些易过时设备的“去硬件化”,也方便进行配置、运维,配置和使用成本都大幅降低了。
近些年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为云计算在乡村的落地提供了可能性。
杭州市学*小学校长张*林深度参与了“少年云”计划的实施,在规划讨论时,他最担心的就是农村地区的网络问题,因为云电脑本质上就是云计算,数据和应用都在云端进行:
“在捐建云机房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送给农村学校一条宽带?”
可是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农村学校的网速甚至比省城名校还要快,由于农村地区学校规模小、人数少,反倒宽带速度更好,根本就不用担心网络问题。
在信息时代教育向智能时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场改变乡村信息科技教育的行动开始了。
用云,填补城乡的沟壑
年初,“少年云”机房分别在杭州市学*小学和枫树岭镇中心校落成。前者是全国闻名的百年名校,后者是一个山区县的乡镇小学。为什么在这两所学校,开启少年云机房的第一堂课?
“推行下去总要有模式和经验,建在学*小学可以先行先试。”张*林说。他是一个很熟悉数字化产品的校长,在另外一所学校工作时,他就开始用钉钉管理学校;在学*,他们建成了数字中枢、学*大脑,持续深化学校的数字化改革。
经过教育数字化先行者们的试验,少年云的最初版本得以快速更新:课桌太大,不适合小学生的身高;一体机23.8寸屏幕太大,看着累......在更多学校落地时,刚开始发现的问题都得到了优化。特别是一线用户——孩子和老师们的提议,得到了产品经理们的认真采纳。比如,在应用上增加分享和求助的功能,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仅可以向学校求助,还可以向家长求助;学习成果也可以分享给家长,等等。
城乡学校之间的资源差异,也正在被少年云缩小。“学*小学和枫树岭镇小学的设备是一模一样的,软件是一模一样的,平台是一模一样的,通过云电脑能获取的外部资源是一样的。”张*林校长说。通过云机房,在教学资源上差异巨大的学*小学和枫树岭镇中心校可以同上一门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张*林还认为,“教育共富不仅仅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单向输出,应该是双向的”。比如,乡村学校可能拥有城市学校没有的劳动教育资源,借助少年云实现互补、共建。
少年云帮助乡村学校打破的还有另一层空间限制,那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界限。由于一个账号就能调用阿里云的资源,只要有网,学生就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登陆使用,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等更多场景。
除了信息科技课,云电脑还被用在了更多学科的教学上。比如枫树岭镇中心校的王文啸老师,有时会把数学课搬到云机房;新华小学下村校区的彭丹萍老师也说,她如果想让学生完成一个打谱,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就可以借助云电脑带回家去做。“当他们可以呈现一个属于自己的乐谱的时候,就会觉得不但音乐课有趣,信息技术课也会变得有趣。”
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显示,从学习方式来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倡导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在乡村学校,云电脑可以做的事情有时超出了教学的范畴。在枫树岭镇中心校,云机房根据家长的反馈建立了亲情通话时段,学生和家长可以借助云电脑,进行视频交流。借助展示习作的机会,家长也能和学生找到更多的话题。“家长反响非常好。”王文啸老师说。
“现在孩子们上课是完全放开的,全身心投入课堂讨论。”前几天,王文啸打球受了伤,学生们跑来问他,下节信息课能不能去上,几个男生看到他拄着拐杖不太方便,都“迫切”地说,要抬着老师去上课。
被少年云改变的还有王文啸老师本人。“现在和外面的朋友接触更多了,现在我觉得自己能力非常需要去补充,也经常去学、去请教。”比如,前来共创美育课堂的,有中国美院这样的知名学府。山外面的世界,正在越来越多地借助少年云,向枫树岭镇的这所学校走来。
“相比学*小学,我们乡村学校对于信息化、数字化的渴望,可能比他们要更强烈,或者说更迫切。”淳安县教育局局长鲍永红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教育公平”。
云,终究是要落地成雨的
在投入乡村学校使用之后,少年云一直在迭代。“在必备的教学管理软件基础上,少年云团队还做了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王文啸说,“这其实比传统电脑做得更好”。
教育工作者们还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要有信息科技课老师的备课平台,可以直接在里面备课。”
“少年云落地的时候有产品经理收集反馈的环节,老师们也需要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收集学生的问题。”
“希望显示器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保护孩子的视力。”
“内容要更丰富一些,尤其适合孩子的软件要更多一些。”
一年多来,少年云已经在全国各地的60多所学校落地,其中,有数千人规模的职业中学,也有不到百人的山村小学,一共发出了三万多个账号。相比阿里云在互联网和工商业中的应用规模,这个数字显得相当迷你。
根据教育部年颁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数字校园建设应采用云服务模式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中小学信息系统上云,早已成为共识。
相对于所学校的目标,阿里的行动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教育兴则科技兴,‘少年云助学计划’希望借助前沿数字科技,让欠发达地区学校机房里的电脑‘永不过时’,更早激发孩子们的数字创造力,用工具平等促进教育公平。”张勇在年的云栖大会上说。
这也可以被看做阿里“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动”的计划中“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欠发达地区数字化建设”举措的一部分。承载“少年云计划”的无影,是阿里的“第一台云电脑”,也将在这个进程中,持续释放算力的温度。
云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也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艾瑞咨询的报告称,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鸿沟。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它就像天空中漂着的云,云在哪里,阳光和雨露都能够到达哪里。”王文啸老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