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毫米。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试制部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修的名字和这个数字紧密相连。
缸体和缸盖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一个发动机缸体上有多个孔,为保证缸体和缸盖紧密结合,必须将缸孔的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精度高,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会更足。反之,发动机容易磨损,降低使用寿命。”杨永修说,“通过反复研究,我们将精度控制到0.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左右,成功破解了数控铣床精细化加工的核心参数。”
如今,杨永修已拥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许多荣誉称号。介绍自己的时候,他从来不提这些荣誉,总是说,“我是一名数控铣工”。
采访中,他把记者带到车间工位旁,在电脑上发出指令,数控铣床自动完成铣削零件全过程。“一个粗糙的毛坯件经过铣削后,变成光亮平滑的成品,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为之自豪。”他说。
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干这行,源于杨永修儿时的汽车梦,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年,入职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后,杨永修争分夺秒地研究新系统语言、新操作技术和新编程软件。白天,他边看师傅操作,边记笔记、抄代码;下班后,继续在车间练习,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每天下班后,杨永修依然坐在电脑前学习,经常到晚上10点才离开。他身上有一股钻劲,对自我要求很高,所以成长很快。”机加车间主任王乐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凭借着刻苦钻研的劲头,杨永修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技术能手。他不仅能熟练操作进口数控系统,还具备了多款软件编程、多台数控设备操作和复杂刀具设计改制等技能。
年,中国一汽发布新红旗品牌战略后,杨永修主要承担红旗自主研发的高端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等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试制任务压力很大。
“一个车上有几千个零件,我们每天都要挑战新产品。要保证红旗车的品质,做出的产品必须是分。”杨永修说,“在工作上,我们要有责任心,对产品精益求精,还要能坚持,不轻言放弃。”
杨永修和团队一起大胆创新,不断攻克核心技术。在立式四轴加工中心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中,他提炼三步操作找正法,转台调试效率提升70%以上,精度达0.毫米以内。该操作法推广应用到红旗底盘零部件生产中,并获得了长春市职工先进操作法。
近年来,杨永修参与并完成了发动机、变速箱等30多项重大试制任务,累计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在杨永修看来,传帮带是传统,也是责任。他积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作用,成立了杨永修数控加工师徒工作间和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项目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快速试制、集成制造等多项试制技术研究,致力于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师傅总比其他人早上班1小时,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我们一到岗,他便督促大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我们每天都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推动自身不断学习进步。”徒弟张兴野说。
年以来,杨永修数控加工师徒工作间累计培训多人次,自主解决技术难点60多项,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荣誉23项。
创新永远在路上。杨永修目前正在研究单缸机缸体项目,努力攻克汽油机更高热效率技术。“我将始终坚守一线研发试制岗位,聚焦技术难点,踔厉奋发,与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一起为公司的转型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杨永修说。(经济日报记者李己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