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渺小如一粒尘埃。
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浩瀚深度”),在大客户中国移动面前,渺小亦如是。
凭借对中国移动的销售,主营业务为互联网流量分析处理、数据采集应用和网络安全维护的浩瀚深度,发起了科创板上市的冲刺,并将于4月18日上会审议。
纵观招股书及其他公开信息披露,浩瀚深度不仅形成了对中国移动的绝对性业务依赖,而且持续高企的招待费令其收入来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雾霾。
此外,显失合理性的大额关联交易,疑似错误归集的研发费用,亦令其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以及科创属性的适格性疑窦丛生。
最重要的是,浩瀚深度的持续盈利能力亦面临多项风险。
而这一切,均极有可能成为浩瀚深度上会审议的问询焦点。
一、大额关联交易合理性严重存疑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浩瀚深度分别有万元,万元和万元的采购额,来自供应商北京新流万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流万联)。
从天眼查得知,浩瀚深度的实控人张跃,同时也是持有新流万联的股东,并持有新流万联20%的股份。所以新流万联属于浩瀚深度的关联企业,以上采购均构成关联交易。
北京新流万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请见下表。
对于以上关联交易,招股书虽然履行了披露义务,但是对于该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和交易价格公允性,招股书却语焉不详。
比如,对于合理性,招股书只提到理由:“公司的关联采购主要是向新流万联采购CDN、缓存业务相关的商品及劳务。在综合考虑自身项目人员安排并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公司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而向新流万联采购相关产品及劳务。”
至于为什么必须不避嫌只能向新流万联采购,成本效益等原则又是如何体现,招股书只字不提。
对于交易价格公允性,招股书更是只有寥寥几笔:“报告期内,公司向新流万联所采购产品及劳务均按照采购流程执行,交易价格公允,采购金额占各期采购总额比例较低。”
这样直接给出交易价格公允的结论,却未提供任何有说服力证据的证明方式,完全无法证实交易价格是否真的公允。
对于采购金额占各期采购总额比例较低的情况,那是因为互联网缓存及CDN等业务所属的其他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本来就低,但并不能说明该关联采购的交易金额不重大。
比如,年的关联采购额万元,已经占到年净利润万元的53%。
明显对净利润形成重大影响。
不仅如此,新流万联的最大股东张晖,其与浩瀚深度的实控人张跃同姓,两者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如果两者属于亲属,那么这两者在新流万联持有的直接股权合计已达20%+46%=66%,再加上张晖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而间接持有的25%股权,两者已经属于绝对控股,已经可以直接决定新流万联几乎所有的重大事项。
如果真是这样,新流万联若要帮助浩瀚深度承担成本来虚增利润,或者帮助浩瀚深度做资金体外循环来虚增营业收入,在决策上就不存在障碍了。
而且,天眼查还显示,年才成立的新流万联,到目前仅有员工50人,其中49人缴纳了社保。
一家员工人数如此少的企业,如果是直接生产企业,无疑规模非常小,完全无法与浩瀚深度万元的采购额匹配。
如果新流万联是贸易企业倒有可能,新流万联从下家采购产品,加上利润再转卖给浩瀚深度。可问题在于,浩瀚深度为什么不能一劳永逸地直接从下家购买,非要从新流万联转手一趟,多付出没必要的成本?
所以,万元的关联交易,如果不是为了虚增业绩凑上市指标的话,是否还隐含了另一种可能:对新流万联的利益输送,为了给新流万联增加利润?
对于这种假设,招股书也提供了依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以及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4%、6.36%以及7.3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整体较低,主要为核心网信令及中间件应用软件产品、互联网缓存及CDN等业务。”
也就是说,从年到年,浩瀚深度从新流万联的采购额,从万元猛增到万元,增长率达%。但是,同期互联网缓存及CDN等业务所属的其他产品收入,仅从万元,增加到万元,增长率仅为29%。
成本的增长几乎接近收入增长的10倍,两者完全无法匹配!这一点,更加深了对该关联交易真实性可靠性的怀疑。
所以,是否存在上述可能,需要浩瀚深度的进一步澄清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和价格公允性。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浩瀚深度还应当尽可能避免如此大额的关联交易。
二、业绩严重依赖单一客户
招股书显示,浩瀚深度的业绩严重依赖单一客户,中国移动及其下属公司。
报告期内,浩瀚深度对其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70亿元、3.22亿元和3.48亿元,占浩瀚深度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92%、87.91%以及85.05%。
而排第二位的中国电信及其下属公司,浩瀚深度对其的销售金额仅为0.54亿元,0.19亿元和0.42亿元,占浩瀚深度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15.34%,5.07%以及10.19%。这与中国移动完全无法相比。
业绩严重依赖单一客户,对浩瀚深度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都会带来重大风险。一旦中国移动的业务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业务发生重大转移,将对浩瀚深度的业绩产生毁灭性打击。简单来说,如果中国移动不再需要DPI业务了,或者虽然需要但选择其他供应商了,都会严重影响浩瀚深度的业绩。招股书也承认了浩瀚深度对中国移动的依赖性。
但招股书同时也提到:“基于良好的技术路径适配性,中国移动对于公司硬件DPI系统的相关需求较高,中国移动-年统一DPI新建项目集采中超过50%的链路带宽份额由发行人所取得并进行后续项目建设,公司是中国移动统一DPI领域的核心供应商之一,鉴于中国移动相关未来发展计划体现出对于流量及数据采集应用的迫切需求,公司相关产品技术国内领先,因此,中国移动对公司产品相应存在一定采购需求粘性。”
一言以蔽之,浩瀚深度认为,浩瀚深度固然离不开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同样也离不开浩瀚深度。事实果真如此吗?
估值之家为此特意查阅了中国移动的上市招股书,但却发现,浩瀚深度并未进入中国移动的前五大采购供应商行列,业务占比最大不超过1.48%。浩瀚深度对于中国移动,重要性非常有限,替换浩瀚深度对于中国移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具体请见下表。
而且,浩瀚深度的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主要也来自中国移动。报告期内,浩瀚深度的应收账款占比营业收入较高,均超过1/3,具体请见下表。
如果后续中国移动的支付政策或者支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将严重影响浩瀚深度的现金流收支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还会严重影响浩瀚深度的持续经营。
那么,既然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这样大,为什么浩瀚深度还要继续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呢?
主要还是因为,浩瀚深度在产品、技术和营销上的综合竞争力不足,搞不到第二个足够大的篮子,无法开发出其他销售客户来部分替代中国移动的业务,所以无法降低被替代的风险。
招股书对此也给予了证实:“其他运营商及应用领域方面,由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目前主要采用x86架构的DPI系统,与公司以硬件DPI系统为主的技术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公司报告期内对该两家运营商切入较少,虽然公司近年来推出了基于x86架构的软件DPI系统,但目前对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市场仍处于拓展阶段,公司报告期内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销售额占其相关产品采购需求比例约5%-10%。此外,主要基于历史渊源、长期技术积累及优势领域等因素,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于运营商领域,在政府、企业市场亦存在拓展较少的情况。”
如果给浩瀚深度的解释划重点,那就是:浩瀚深度主要集中于运营商领域,而且因为技术架构不兼容,在供应商领域也只能局限于主要和中国移动合作。
所以,单一严重依赖不是浩瀚深度的本心所愿,而是无奈的被动接受。而且招股书也未透露浩瀚深度准备如何有效改变单一严重依赖的不利局面,所以这一巨大风险,预计还将持续存在。
三、研发费用远低于同行,且疑似归集错误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浩瀚深度的研发费用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比如,星网锐捷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而浩瀚深度最大的一期仅有0.65亿元,还不到前者的零头,可以说是行业垫底的水平。
而且浩瀚深度的研发费用对营业收入的占比,也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具体请见下表。
招股书对此给出的理由是:受限于资金实力等因素。这倒也符合浩瀚深度的实际情况。
只是浩瀚深度所在的行业非常特殊,不仅行业内部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面临不断的竞争和淘汰,就连行业本身也存在被技术更替的风险。所以,通过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对于企业保持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浩瀚深度在研发投入上的劣势,可能会通过技术链传导,表现为竞争力的缺失,最终造成业务的减少和盈利的减少。
此外,估值之家在查阅浩瀚深度的员工结构时,还发现,虽然浩瀚深度虽然研发支出在行业内排名靠后,但是其研发人员的数量和占比却都不低。具体请见下表。
按常理,互联网企业因为编程需要,程序员占比会很高。招股书也提到,浩瀚深度“主要负责系统设计、程序编写、物料采购、简单组装、流程控制及部分成品老化和产品测试等核心质量控制节点”。
而且,浩瀚深度采取项目制,一般每个项目都有一部分属于客户定制的需求。因此,浩瀚深度需要一定数量的程序员,对每个项目中的定制部分进行单独编程。
那么,以编程为日常工作的程序员,也就是码农,是否属于研发人员呢?
财政部在营改增的规定中,将现代服务分为了研发服务和技术服务,明确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和软件测试,都属于信息技术服务,不属于研发服务。具体如下:
(六)现代服务
1、研发和技术服务。
研发服务,也称技术开发服务,是指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与试验开发的业务活动。
2、信息技术服务。
(1)软件服务,是指提供软件开发服务、软件维护服务、软件测试服务的业务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编程为日常工作的普通码农,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和软件测试,都不属于研发人员,其薪酬费用,不能归入研发费用。
就浩瀚深度而言,涉及到技术的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技术研发。即以发现能够创新或者提高效率的技术和方法为目的,进行的研究。当然,研究中可能会需要编程,但不改变技术研发的本质。从事这类工作的员工属于研发人员,其薪酬可以归入研发费用。
比如,从招股书披露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利中,就属于能够创新或者提高效率的技术和方法:一种报文镜像和加密传输方法,一种DNS流量分析方法,一种互联网端口的整理方法及装置,以及一种LTE系统内部S1接口切入流程和切出流程的关联方法等等,都是以创新或者提高效率为目的。
另一类是项目开发。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完成工作中的具体项目。当然,项目开发有可能会运用到上述第一类中,创新高效的技术和方法,这不矛盾。从事这类工作的员工,不属于研发人员,其薪酬也不可以归入研发费用。
比如,运用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编程来完成项目的开发工程师(C++言语较常见),以及运维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码农,其工作都属于项目开发,所以不属于研发人员,其薪酬也不可以归入研发费用。
那么,浩瀚深度是否存在,把应当归入项目开发的码农,错按技术研发而归入研发人员的情况,从而导致研发费用虚增呢?
从浩瀚深度的员工在行业知名人事网站上发布的岗位信息来看,有上述可能。
浩瀚深度的员工在看准网,对自身的岗位和薪酬做了反馈。浩瀚深度的岗位,分为了技术,产品,销售,人事行政,设计和生产制造这六大板块。其中技术板块得到的反馈最多,共20页条反馈。通过抽样发现,这条反馈中比例最高的是C++工程师,其次是运维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具体请见下表。
按照浩瀚深度上述两大类岗位划分,C++工程师,运维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都是码农,应当不属于研发人员,却得到了最多的反馈,反而与招股书中浩瀚深度研发人员占比最多的情况对应上了,这说明浩瀚深度的研发人员归类有可能确实存在错误。而研发人员的薪酬占研发费用的比例高达86.05%,所以研发费用也可能存在较大错误。具体请见下表。
如果浩瀚深度实际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少于招股书披露的,有可能会触及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的以下两条红线:
(一)软件企业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
(二)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若果真如此,浩瀚深度的研发指标有可能不满足科创板的上市要求。
四、持续盈利能力面临多项风险
此外,浩瀚深度的持续盈利能力,除了上述提到的对单一客户存在严重依赖的风险,还将面临下述多项风险。
首先,是芯片供应风险,包括芯片价格上涨和芯片断供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浩瀚深度的原材料采购中,FPGA芯片、内容可寻址存储芯片、RAM存储芯片等3款芯片原材料主要来自境外供应商,原材料采购占比高达约70%。
自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受疫情影响而出现产能紧张,同时叠加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共同影响,浩瀚深度相关进口采购芯片已出现价格上涨以及供货周期延长至半年以上的情况。
未来若国际局势剧烈变动或供应商产能紧张,浩瀚深度将面临采购价格进一步上涨或供货周期进一步延长的风险,将会对浩瀚深度的产品交付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浩瀚深度在行业内还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华为和中兴。
比如华为,就是中国移动的头号超级大供应商,年采购金额超过亿元,是中国移动从浩瀚深度年采购金额的倍。而浩瀚深度又严重依赖中国移动。如果后续华为希望继续扩大份额,可以毫无悬念地抢占其他供应商的份额,浩瀚深度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此外,浩瀚深度还面临行业产品迭代风险。
招股书显示,因为行业性质,浩瀚深度的产品迭代周期大约在6-8年,如果届时不能及时取得技术突破并推出相应新产品,原有产品将面临市场淘汰,营收和利润都会下降,存货也将面临较大减值。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盈利能力。
五、大额募投却转手理财,募投合理性严重不足
招股书显示,浩瀚深度本次拟募投4.02亿资金,主要用于采集和应用的研发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具体请见下表。
但与此同时,浩瀚深度却又投资3.79亿用于购买短期理财产品,而且在之前也是年年如此。取得理财收益万元,年化收益率约1.45%。具体请见下表。
虽然说短期理财产品和长期项目投资的期限不一致。如果说是已经募投到的资金,在逐步投入过程中,将闲置的资金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增加收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像浩瀚深度这样,一边不缺钱转手准备理财3.78亿,一边又喊缺钱准备募投4亿的情况,实在难言合理。
而且,浩瀚深度购买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仅为1.45%,参与募投的股东,难道找不到同风险下收益率更高的投资途径吗?所以,浩瀚深度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存疑。
六、大额招待费用,合理性合规性存疑
估值之家还在招股书上发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浩瀚深度每年的销售费用中,招待费用特别高。比如年,竟然高达万元,相当于当期净利润的22%。具体请见下表。
不仅如此,浩瀚深度年的销售招待费用,居然还高于当期的股东分红万元。这样看来,浩瀚深度销售业务的对接方,可能比浩瀚深度的股东还要幸福。
而且,万元的销售招待费用,相当于天全年无休吃喝玩乐,也要每天花费约3.5万元。这个数字大致相当于7-8人全年每天都在疫情前的马尔代夫莉莉岛度假的全包费用。
招股书显示,浩瀚深度基本不在开拓政府和企业类的客户,其客户局限于运营商,而移动电信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客户已经在和浩瀚深度合作了。这三大运营商客户中,新建项目的占比也远少于原有项目的扩容。所以,浩瀚深度并不存在很多新客户或者新项目需要开拓的情况。
即使从维护已有客户关系的角度出发,浩瀚深度的业务高度依赖唯一大客户中国移动,即使算上中国移动的下属公司,主要涉及到的也就五六个,再加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满打满算不会超过10个。而且维护客户的成本,比新开拓客户的成本要低很多,适当的宴请和礼品馈赠,不需要这么高的销售招待费用,也不需要每年都不断增长。
所以,销售招待费用如此居高不下,而且还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也水涨船高,是否有其他可能的情况?比如返点回扣之类的灰色支出。
如果真有这样的情况,并且数额超出合理范围,影响到了业务利润率的合理性,那就不仅会造成浩瀚深度的合规风险,也会为未来业务的持续性埋下定时炸弹。
七、内部控制存在不足或疑问
此外,浩瀚深度在内部控制上,有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和疑问。
比如,浩瀚深度的财务部门,在年就发生收入确认错误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①原始财务报表中,公司对于部分解决方案类型合同采用“收到初验证书,并且取得70%合同到货款”的口径确认收入,并未统一根据初验证书确认收入;②原始财务报表中,公司部分技术服务合同于收取全额款项时确认收入,并未根据合同条款约定在技术服务周期内分期确认收入或在技术服务成果完成验收后确认收入。”
这样,造成年度浩瀚深度的会计差错更正事项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34万元,对净资产的影响比例为1.38%。
虽然,差错的造成的影响不算大、在后续也能得到纠正,但也暴露出浩瀚深度在财务合规和内部控制上的不足。
首先,从差错的性质来看,收入的确认属于财务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浩瀚深度的财务人员作为全公司最专业的人员,对收入确认居然存在如此低级的认识错误,显然会引起对浩瀚深度财务合规的疑问。这就好像,当你发现你孩子的数学老师,居然做加法不知道进位,你会如何评价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
其次,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如果说个别财务人员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差错,在后续内部审核中也不能发现,那就要对整个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产生疑问了。如若这样,又如何保证其他财务数据的正确?
除此之外,估值之家还注意到,浩瀚深度的一项名为“精细化市场运营支撑系统”的专利很有意思。可以用来采集用户音乐、视频、漫画、动画访问行为的记录,并且分析后贴加标签,再提供給需要的外部方。具体请见下表。
用户音乐、视频、漫画、动画访问行为,明显属于用户的个人隐私,浩瀚深度采集分析这些用户个人隐私,并提供給外部方,是否合乎现有的法律规定?
由于浩瀚深度在招股书中没有明确说明,提供給的外部方限于哪些机构,是否包含盈利性的商业机构,所以无法判断浩瀚深度该行为的合规性,可能需要浩瀚深度的进一步说明。
但即使该行为合规,浩瀚深度也依然有义务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被不当泄露,不可以被浩瀚深度的内部员工不当访问,这就需要浩瀚深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否则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样的风险,在互联网企业中可能不算少见,即使如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也不能避免。比如阿里云就曾被投诉,“阿里云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而阿里云根据自查结果证实,年双11前后,阿里云一名电销员工违反公司纪律,利用工作便利私下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并透露给分销商员工,从而引发一名客户投诉。
招股书没有披露浩瀚深度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内部控制,不知道是认为无需披露,还是没有足够重视这一方面。期待浩瀚深度能做进一步说明。
八、社保大比例通过第三方代缴,合规风险存疑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浩瀚深度约35%的员工,社保通过第三方代缴,可能存在合规风险。比如年就有,名员工通过第三方代缴,占比37%。具体请见下表。
首先,浩瀚深度的这些员工不大可能是通过第三方派遣的形式招聘的,因为派遣员工的合法上限仅有10%。
所以,如果浩瀚深度是通过挂靠第三方缴纳员工社保的话,在司法实践中可能是不合法的。
比如,广州市就以问答形式有明确规定:
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建立劳动关系,但委托其他单位以其他单位的名义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否合法?若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答:不合法。用人单位违反了《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规定。若劳动者据此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鄂01民终号判决也认为: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开户和缴费单位应当是“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委托第三方代缴职工社会保险不合法。
虽然目前社保机构没有处罚浩瀚深度,但将来可能会造成员工的社保缴纳记录不被社保机构承认,甚至还会被罚款。而员工如果遭受损失,可能会向浩瀚深度索赔,所以这一风险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浩瀚深度本次科创板IPO前景如何,究竟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还是“沙漠无垠苦做舟”?答案即将于4月18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