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英语的普及,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则催生出编程教育。时至,少儿编程虽不是完全新鲜的事物,但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赛道,少儿编程依然处于探索发展时期。
过去五年,陪伴国内少儿编程领域开发的还有许许多多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其中包括编程猫。从解决少儿编程教什么、怎么教等基础问题,到推出自己的工具和产品,实现0到1的突破;再到进入商业化的阶段,进行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尝试;五年时间,编程猫累计用户达万人,截至年6月30日,进驻所公立学校。在少儿编程赛道上,编程猫做了哪些对的选择?
新兴的少儿编程李天驰的选择
年,少儿编程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语。这一年,李天驰从欧洲回国,在深圳创立了编程猫。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下一代更有用、更有价值的教育。”8岁开始学习编程的李天驰表示,“年的时候,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意识到,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下,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人才会成为今后的热门需求。”
尽管当时少儿编程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但是已经受到了其它很多国家的重视。在美国,编程已进入中小学课堂,英国也将编程列入教学大纲。
甚至在更早,个人计算机还未普及的五十年前,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创办人之一的西蒙·派珀特就已经在思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将儿童编程付诸实践。
年,西蒙·派珀特创造了LOGO语言,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编程语言,也是李天驰接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
让李天驰下定决心做少儿编程的还有政策的推动。从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到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将信息技术学科(含编程)纳入高中生必学科目,并正式进入年高考;国家对于少儿编程的重视可见一斑。
尽管预见性地选择了即将兴起的赛道,但李天驰面临的挑战也不小。创业之初,摆在李天驰面前的,是要做各种决定。“那时候国内几乎没有人做过这个事情,走什么方向,线上还是线下,自研工具还是用别人的工具等等,都需要我们立刻做出选择。”
李天驰告诉鲸媒体,“创立之初,我们人力有限,所以一定要把资源都用到关键点上。当时,我们意识到线上的爆发力会更强,所以决定集中精力突破线上。”
不只是形式,模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世界范围内的编程教育有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英、美模式,编程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把知识架构拆分成几个等级,来适配不同的年龄阶层;另外一种是芬兰、新加坡等地采用的学科融合模式,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一位老师将30%以上的内容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但是中国的编程教育要怎么教、用什么教,当时几乎是空白。
“少儿编程赛道和其它培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像语数英这些学科可能是有了好的内容和好的老师就可以开办,但是编程在内容+服务上,又往前延伸了一步,就是工具。编程天生依赖工具,这是这个赛道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所以我们选择了自研工具。这也是因为当时看到很多工具其实并不成熟,我们觉得这是个巨大的机会,可以把行业带到更好的地方。
工具抓入口赛事抓出口
西蒙·派珀特提出,少儿编程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所谓的知识,而是通过编程来改变思维模式。
李天驰认为,直到今天,少儿编程学什么、怎么学,其实都和50年前的这个理念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经验,但是少儿编程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用工具来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第三思维。这和我们过去习惯的教育都不一样。”
正是基于这一特点,编程猫一直坚持孩子至上。“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每一个步骤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孩子会不会感兴趣,能不能驱动孩子主动学习编程。所以我们会研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校学什么,课外的学习如何与课内的知识点匹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会学到小蝌蚪找妈妈,我们也会按照相应水平,设计相结合的讲故事类型的编程内容;到了三四年级学小数点,这个年龄段的课程设计也会加入相应的考虑。”
尽管少儿编程受到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