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很多场合听到过这么一个说法:未来,编程和英语会一样重要,都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必备的基础技能。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还发起过“编程一小时”活动,号召孩子们都参与到编程学习中来,他说:
“不要只是买一个新的电脑游戏,自己做一个;不要只是下载最新的应用程序,帮助设计它;不要只是在手机上玩玩,编写它的代码。”
作为一个码农家属,也是少儿编程的践行者,我是认可这句话的。我的孩子和编程的连结,要从五岁时开始。幼儿园大班时,他就表现出了对思维类游戏或玩具的兴趣。相较于车、恐龙这类男孩子都喜欢的玩具,他更喜欢走迷宫、下棋、积木拼搭这些游戏,身为“码农”的先生注意到了孩子的兴趣点,就开始带着孩子玩一些编程小游戏,比如用指令控制一个角色到达终点,绕过一些障碍物,用循环来完成重复任务等等,孩子的接受度很好,这就算是他的编程启蒙了。
我们很确定,孩子的学习要从中获得兴趣与乐趣,而不是从专业技能培训的路线出发。还是那句老话,兴趣第一。如果孩子没有发射出感兴趣的信号,我们是不会强迫他学的。
到了一年级,孩子开始接触scratch编程,通过少儿编程游戏的方式学习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概念,学习如何面对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如何简化方案,反思结果等等。爸爸工作比较忙,我决定给孩子选择一款合适的线上编程课程,让他系统性地上课。
我深入了解了一下少儿编程的一些头部品牌并带着孩子一起体验了不少线上课程,最终发现咕咚编程的培养体系和价值观比较合我心意,在孩子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感受。
这期间我也pass了很多课程,因为它们给我的体验感就是干瘪瘪的讲解指令、游戏闯关,按照老师教的内容,学生简单照抄,这没有任何意义。
咕咚编程将计算思维和编程指令充分融入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中,内容和设计上都相当精巧,从原理到故事到视频演示,以及最后的动手练习,每一步都自然衔接。课程中还加入了AR,游戏等当下最流行的元素。比如说这个迎财神编程小游戏,财神骑着驴从天抛下福袋、金元宝等,因为是互动AR课程,孩子可以伸出小手来接,看谁接的多,孩子很喜欢玩这个。
同时咕咚编程课程难易梯度合理,由易到难符合孩子对应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既能简单通俗得带孩子们入门,也能循序渐进的教孩子们马上上手,能感觉到设计者的用心。
我非常看中编程课程中是否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自己去调试,我认为如果只是简单重复老师的示范,孩子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咕咚编程是以PBL项目形式进行引导的,每次孩子都能跟着用学到的编程知识自己开始创作,自己尝试。老师更多是引导启发,孩子可以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学习,也能更加专注其中。
沉浸式互动的形式,每一步孩子都能自己拖动编程Scratch积木块,尝试,孩子特别的喜欢。错了,也会有语音,温柔提示,“再来一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尝试获得成功,也获得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也许你会问:学编程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我只能说编程的意义并不仅限于编程本身。我让孩子学习编程,并不是要他当程序员,就好比你让孩子学乐器也不一定要他成为音乐大师。我给孩子选择学习编程,让他成为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而事实证明,学习了编程以后,孩子在多方面都发生了让我惊喜的变化。
1、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儿子进入小学后,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基础。编程正好是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学科,我发现儿子学编程后,不自觉养成了遇事先思考、演练的习惯,试图去解决问题,这会产生使他要去进行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再加上咕咚编程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不掉入“灌输式”教育的僵局。也是通过咕咚编程的学习,我才知道儿子脑海里有那么多奇奇怪怪天马行空的想法,他在少儿编程内容中钻研,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实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2、正视自己正确面对挫折
在学习编程之前,我儿子有点害怕困难和失败,在学习中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想放弃。可在编程语言中,不是这么认为的。现在的他遇到困难,会说这个问题的确很复杂,但是出错只是因为有一个可以修复的毛病没有修复。他会去看他做的哪个地方没做好,把那个地方改一改,看看结果会怎么样。现在的他敢于去尝试,去探索解决的方法。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欣慰。这正是我作为一个妈妈很想看到的。
3、表达能力的提升
编程能把他创造的故事形象变成现实。小时候他插个乐高都能编出太空探险的故事来,学习了编程以后,从创作到展示让孩子充分理解程序的设计逻辑,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但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孩子学习编程的路上,从发现兴趣,到正确引导,到支持鼓励,先生一直在坚持陪伴,早期阶段孩子学会了如何思考,现在他在积极地学习如何创造,未来如果他真心喜欢,我们还将鼓励他往各种竞赛上引导,使他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但是我们会坚持初心——为了让孩子拥有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减”以后,会有很多的孩子一专多能,我一直秉持不盲目跟风“鸡娃”的育儿理念,但是我也相信,多了解,多接触,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总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