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编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变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像从家到学校,有好几种方法,有的省力、有的省时,编程也是如此,同样的效果,方法可能有很多种。老师会把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效果展示给孩子们,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们来说,机器人编程就像是积木的拼搭,孩子不在乎它的难易,只在乎自己是否对它感兴趣。
机器人编程对孩子的逻辑思维有很大帮助,从拼搭上可以看出,这些小零件要是错放一个位置,有可能影响到最终成品的效果,编程逻辑也体现在这里,用错模块、模块错放位置、上下衔接不对,都会影响最后的展示效果。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孩子的逻辑思维来做支撑。例如:
让机器人看到前方的障碍物就发出报警声,并作出后退或者转弯的动作。
让机器人识别桌面的黑线,并沿着黑线行走。
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孩子却需要反复的调试机器人的识别距离和运行速度及方向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机器人编程中会涉及很多物理的知识,会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物理知识。例如:
一个秋千的模型中,秋千在摆动起来后,它的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小朋友经常玩的跷跷板,如何玩才会把比自己体重更重的小朋友跷起来?
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不论孩子未来是否会参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中,越来越生活化的人工智能机械将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编程将从孩子们的选修课过渡到未来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