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睦”的家庭
不一定是幸福的家庭
河合先生在书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和睦的中产阶级家庭图像:夫妻有着体面的工作,孩子们健康开朗,一家人每年都会出国旅行2-3次,每周末驾车去周边郊游……然而,家庭中的女儿却打破了“和谐”,在超市偷东西被当场抓住。这位女孩说,她对家人追求的“合家欢乐”已感到疲倦,她并不想和家人出去玩,她想与朋友在一起,她甚至觉得父母为了虚假的“合家欢乐”挤压了她自己的世界,这让她感到不安和焦虑,做出了盗窃这种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和睦,是每个家庭都想要的。但河合先生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和睦:一种是忍耐、放弃自我的虚假和睦;而另一种是表达、甚至不惜对决后获得的真实和睦。对此,河合先生鼓励“对决”,他强调夫妻、亲子之间,需要真实的自我表达,需要个性与个性的碰撞,从而走向真实的和睦,而不是为了表面的和谐而放弃建立真实的关系、放弃真实的情感与真实的表达。2
“差异”为夫妻关系的发展
提供了可能性
两性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常常吐槽的是“性格不合”“差异太大”“他/她不能理解我”。那么如何看待亲密关系中的差异呢?
河合先生说道,夫妻之间既需要共同性更需要互补性。共同的部分让夫妻关系得以维持,但对立的部分则为夫妻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夫妻是河中的两个柱子,而夫妻关系就是在它们之间结网,选择近一点的柱子,结网容易但收获的鱼少;选择远一点的柱子,虽说结网费些力气,一旦结成收获颇丰。”(《家庭的牵绊》原文引用)原来,常被我们诟病的“差异”,竟然为关系提供持续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帮助我们创造性地构建关系,为关系注入活力,防止其成为“一潭死水”。3
孩子的成长
常以“负面”的形式显示
成长意味打破旧有模式,它势必伴随着某种“破坏“。若成人不能理解,就会给孩子贴上“恶”的标签。心理学上有“弑父弑母”这种“鲜血淋淋”的说法。当然这只是心理层面的,指的是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杀掉“父母”的一天,从而完成精神的独立。这与父母的好坏无关。河合先生在本书中说道,在一个渴望脱离母亲控制、想要拥有个性的孩子眼中,母亲的温柔更是要吞噬自己的阴谋。因此,父母与孩子的“对决”迟早要来。比如,父母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听话,不再接受自己的建议,碰到一点事情就大呼小叫,如果我们能理解这是成长的迹象,就能对孩子多些理解,帮助他们度过这个不安定的特殊时期,而不是一味地责骂、压制孩子。不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要意识到彼此是独立的个体,精神上的脐带总有一天要剪断。4
“无为”是老年人的价值
如今的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老年人无奈地加入带娃的行列中,两代人的价值观冲突,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出现,而邻国的日本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河合先生在书中举了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因不赞同爷爷奶奶的养育方式而决定与老人分开生活,结果孩子却开始出现了遗尿问题。原来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过于焦躁和急切,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而一直以来淡定的爷爷奶奶则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如同“月亮一般,让温和的光照进黑夜”,老人不在了,孩子也因此出现了问题。生活在现在社会的我们,不断膨胀着物质需求,想要一切都更多更好,这种急迫感也渗透到孩子的教育、与孩子的相处之中,然而看似“无为”的老人,其实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河合先生在书中强调,“无为”是一种智慧,是老年人的价值。因此,关于隔代养育,我们可以试着从对彼此的抱怨与指责中脱离,站在不同的视角发掘对方的价值。5
不能只在“自己家中”养育孩子
不久前,朋友无奈地问我:“北漂二代”的社交问题如何解决?她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工作并定居,在北京没有亲戚和特别亲密的朋友,孩子出生后,缺乏固定的玩伴,连串门的地方都没有。核心化家庭进程的加速,让我们如今都在自己的家中养育孩子,这看起来很符合“为自己人生负责”的现代价值观,但河合先生称,我们为此也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大概都记得,小时候去亲戚家串门的情景,一切都那么新鲜,莫名觉得别人家比自己家好;我们大概也都体验过,被爸爸妈妈打骂时躲到小姨或叔叔家,在那里得到的温暖与安慰。而现在,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经历似乎越来越奢侈了。河合先生称,构建关系有时会让人觉得厌烦,但这是让孩子们练习如何与人交往的机会,甚至能给予孩子成长上的援助及精神上的支持。因此,河合先生建议我们,积极为孩子搭建这样的关系,让孩子在关系中学会如何处理矛盾、如何与他人分享,在关系中成长起来,而不是只在自己家中“养育孩子”。6
我们自身存在着潜力
河合先生称,人类好像把自己当成了某种器械,为了使用时间长点,我们尽量不去用。于是,面对家庭、职场和社会,我们常常试图通过弱化与其中一方的联结来节省自己的能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而他认为,当我们不去逃避生存中不可避免的悖论,并不断付出努力,就会意外地发觉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潜力,这时地平面就会展开,新的能量的矿脉也因此出现。在河合先生的字典里从来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答案,相反,他鼓励我们诚实地面对痛苦及承担自己的人生,从而为家庭关系的重建寻找可能性。正如他所言:家庭关系的困难之处也是其有趣之处。如果父母能够真正地理解孩子的这种感受,这个家庭就会拥有与过去不同意义的安定。这时的家庭中,每一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必要时也会相互碰撞,这与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而回避对决、流泪忍耐的安定是不同的,家庭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愉悦。“人类的幸福和生存方式,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我们能多大程度诚实地思考及面对自己的人生。”作者:小渔,传媒学硕士,文字工作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对家庭关系的理解,精选留言可获赠《家庭的牵绊》一书。▼/延伸阅读/
作者河合隼雄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理学院,年获得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资格。曾任京都大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出版《情结》《荣格心理学入门》《影子现象学》等作品,著作甚丰。年逝世。
——推荐语——
河合隼雄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分析大师,从民间故事中找回日本人自己的心灵。
——蒋丰著名旅日社评作家、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研究员
河合隼雄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信任的。
——吉本芭娜娜日本作家
如果说,村上春树以物话的形式培植了“心的栖止木”,那么河合隼雄则从心理学角度培植了“心的栖止木”。二者异曲同工,都在这个心无所栖的时代告诉我们心栖何处。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
河合先生的文字本身具有治愈效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受用,可说是案头卷、枕边书。
——张日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仁心”具有感染力,让人很自然地放松自己,把心交给他,他能串联两个人的心,使人不再孤独。
——赖明珠,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作品的著名翻译者
《家庭的牵绊——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日]河合隼雄上海三联书店点击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