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升(右三)
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现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心血管病介入培训基地(冠心病)主任;发表论文余篇,主编著作7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坚持“千招要会,一招要精”
的专科专病发展道路
年12月11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对于青县的陈女士一家人,却是惊心动魄的一天。一天的时间里,陈女士从死亡边缘走了一圈。17分钟的时间里,医护人员用45次室颤,生死竞速,把她的家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宋主任,我爱人突然胸口疼得厉害,满头大汗,还吐了,已经打了”。这一天正值心血管内二科手术日,宋志远主任医师有十余台介入手术。手术间隙他接到电话,凭借多年临床经验,敏锐地意识到患者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立即联系急诊科开通胸痛急救绿色通道,迅速安排专人去急诊等候。患者被送到急诊时,心电图提示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小时余,仍有剧烈胸痛,面色苍白,满头大汗,需要急诊PCI。时间就是生命。患者到达导管室后立即上台,铺巾消*穿刺……医生正在进行动脉穿刺时,患者突然发作室颤引起心脏骤停,随即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血压仅50/20mmHg,情况十分危急!立即电除颤,心律恢复,但不能维持,随即反复发作室颤,反复电除颤,医护人员与死神展开生命的拉锯战。徐泽升闻讯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在抗击心脏电风暴的同时,一定要尽力开通堵塞血管,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定要尽最大努力!现在不能有半点犹豫,立刻手术!”一边,大家不断进行电除颤、静脉应用药物抗击电风暴、升压治疗、植入主动脉气囊反驳泵;另一边,宋志远在几无血压的极端困难情况下,成功建立生命通道,送入导管造影,显示粗大的右冠脉近段完全闭塞,迅速将导丝通过闭塞段,将支架快速到位,准确释放,血管开通,血流恢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用时仅17分钟,而国家要求的标准是不超过分钟。死神退却,风暴渐息,患者心电活动逐渐稳定,血压意识恢复,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沉重的铅衣下已汗流浃背。正是:生死竞速十七分,45次室颤未断*。生命烙迹今犹在,感恩你我在中心。这样的手术,对陈女士一家来说,终生难忘。对于心血管内二科医护团队,却是每天工作的日常。是什么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在急难险重的手术中,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创新。是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开拓创新的精神。心血管内二科坚持专科专病发展,冠心病作为主攻方向,在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钙化病变、腔内影像学五个领域,掌握了核心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的科技发展道路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绩的背后,是透支的身体,是无悔的付出,是每一次手术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被人们称作“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个略显特殊的群体——“铅衣人”,指的就是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要穿着重达几十斤的铅衣,在导管室的放射线照射下工作。手拿导丝、导管,为患者解除病患,自己却要接受放射线的侵蚀。在业界,徐泽升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30年来,他穿着厚厚的铅衣,做了一万余例心脏手术,曾经创下连做18台手术的纪录。那一次,他早晨7点进入手术室,晚上12点多才出来。18个小时,他连做了18台手术,中途吃点快餐,接着干,也是这样创造了18台手术连轴转的纪录。他说,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分钟都不能耽搁。除了高强度,还有高压力。徐泽升说,他的工作,每天都像高考一样,紧张煎熬,因为每一台手术,都有不可预知的风险,稍有差池,患者都可能丧命,必须高度紧张。复杂手术前,他总是频繁去厕所,一站到手术台上,又完全沉浸在征服病变的过程中,镇定自若,享受在完美的手术结果中。积劳成疾,年开始,他感觉身体不适,连续两次白细胞远远低于正常值。每天靠安眠药入睡,身体医院提出申请,调离科室。当时的老主任舍不得这个人才,极力挽留他。对工作的热爱,让他最终没舍得离开。就是这么忙碌的徐泽升,却把剩余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中。年,在华北长城会开会期间,徐泽升晚上突发关节疼痛,不能下床,回医院就诊。风湿免疫病,这个词重重地击打在徐泽升心上。因病疗养中的徐泽升忽然想起一件事。年从韩国交流学习回来后,他着手编辑一本书,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完成,现在,他有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了。疗养的地方没有网络,妻子每天给他租一辆车,送他到米外的一家银行去蹭网写书,一天四趟。这个养病的假期,一本医学书籍顺利完成。至此,他历经10年时间,完成了著名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疾病》手册、指南、病例集锦“三部曲”。“三部曲”颠覆了原有的左主干病变治疗的金标准,研究了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方法,并配有大量手术实例,手机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