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一~二讲(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三~四讲(和差问题和归总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五~六讲(差倍问题和年龄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七~八讲(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第九~十讲(植树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
列车问题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利用线段图分析可以让解题事半功倍。
例1:一列火车全长米,全车通过米的隧道需要67秒,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解:
1、本题考查的是火车过桥的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火车完全经过隧道所走的路程是一个车身长+隧道长,进而求出车速。
2、因此火车的速度为:(+)÷67=11(米/秒)。
例2:在两行轨道上有两列火车相对开来,一列火车长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火车每秒行19米,两列火车从相遇到完全错开用了12秒钟,那么另一列火车长多少米?
解:
两列火车从相遇到完全错开,所行路程之和刚好是它们的车身长度之和。根据“路程和=速度和×时间”可得,另一列火车长=(18+19)×12-=(米)。
例3: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90米的桥需要24秒,如果火车的速度加快1倍,它通过长为米的隧道只用了18秒。原来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解:
1、根据“火车的速度加快1倍,它通过长为米的隧道只用了18秒”可知,如果火车用原来的速度通过米的隧道,则要用18×2=36(秒)。
2、隧道比大桥长-90=(米),火车要多用36-24=12(秒)行驶这一段路程,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以求出原来火车每秒行÷12=11(米)。
时钟问题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60度等,这类问题可转化为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二者的速度差为5.5度/分。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将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60°等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例1:
钟面上从时针指向8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精确到1分)
解:
1、此类题型可以把钟面看成一个环形跑道,那么本题就相当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即分针与时针之间的路程差是°。
2、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转6°-0.5°=5.5°,所以需要÷5.5≈44(分钟)。也就是从8时开始,再经过44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例2:从早晨6点到傍晚6点,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一共重合了多少次?
解:
我们可以把钟面看成一个环形跑道,这样分针和时针的转动就可以转化成追及问题,从早晨6点到傍晚6点,一共经过了12小时,12个小时分针要跑12圈,时针只能跑1圈,分针比时针多跑12-1=11(圈),而分针每比时针多跑1圈,就会追上时针一次,也就是和时针重合1次,所以12小时内两针一共重合了11次。例3:一部记录中国*队时代变迁的纪录片时长有两个多小时,小明发现,纪录片播放结束时,手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正好与开始时时针、分针的位置交换了一下,这部纪录片时长多少分钟?(精确到1分)
解:
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到时针与分针合走的路程是°,进而转化成相遇问题来解决。
2、两个多小时,分针与时针位置正好交换,所以分针与时针所走的路程和正好是三圈,也就是分针和时针合走了°×3=°,而分针和时针每分钟的合走6°+0.5°=6.5°,所以合走°需要÷6.5≈(分钟),即这部纪录片时长分钟。-END-
设梅学堂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