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学术高峰论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048343.html?ivk_sa=1024320u这是一个新的选题尝试,试图厘清的“中医入门书”,到底是什么。毕竟,叫做中医入门的书就挺多。比如陈津生的《中医入门》,从修心师承读书临证四个方面作为入门指引,还有什么《中医入门一学就会》《中医入门一学就通》《中医入门百日通》《新编中医入门》之类,丛书有《中医入门必读丛书》《中医入门必读丛书特惠版》《智慧中医入门系列》等……(图见文末)最著名应当是民国秦伯未的《中医入门》,内容按照理、法、方、药四个部分,依次叙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阴阳五行经络等)、生理(五脏六腑经脉气血津液等)、病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诊法(辩证六经八纲三焦望闻问切等)、治疗法则(正反标本八法等),以及方剂(君臣佐使七方八阵等)、药物(采集炮制性味归经配伍用量)等。以期读者对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比较常见的本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三次换封面印刷的版(如下图)。还有就是明代的《医学入门》,形式为歌赋,蓝本为《医经小学》。卷首有天人相应图,脏腑图,历代医家简介等开宗明义。卷一作经络、脏腑、诊断、针灸;卷二作本草;卷三卷四为外感、内伤及杂病;卷五为妇人小儿、外科;卷六为杂病用药赋;卷七为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后附加拾遗作外科总方、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法、习医规格等。基本涵盖了中医基础、中医解剖,中医医家源流,中医诊断,针灸,中医内外妇儿杂病,本草,方剂,急救,习医规格等知识,可以算是一套完整的入门教科书。点校本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版(如下图)。但是这两本书似乎不太贴合读者对于中医“入门”书的“隐形需求”,就是尽量“易读一些”……所以同样是入门,根据读者群体的差异性,可能还不太一样。因此,暂且把有“中医入门书籍”需求的读者分为四个方面,分开讨论:1-普通读者想了解中医药大概是什么(那么入门书应该是纯普及,并偏重中医药文化与遗存,还需把成人与少儿分开);2-到了某个年纪或者因为某些事,试图学点儿中医用以养护身体(入门书最好有养生保健小技巧,能直接用);3-医药相关专业大一小萌新初入校园,想对中医药有个基础认知(入门书最起码要有医学的过去现在史+搭建中医药框架体系。铁杆中医的同时,西医不荒废)4-已经工作或者读大学且生活状态稳定,忽然想学中医,甚至试图具备行医能力及行医资格(入门书最好是教材吧,教材相对更客观,且后续的考试也会需要些基础。)中医的专科入门需要建立在对中医药有基础认知之后。因此,以下几类入门书没有被列入考虑范围: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对中医五运六气预测疫病学相关信息感兴趣,试图了解中医五运六气的;关心自家小孩子身体,试图学习小儿推拿养生相关的;好奇中医祝由十三科真假,想学的……可能不全面,暂时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多。第一类其实很简单,曹东义《中医知识普及读本》(见下图)就很入门。还有就是浙江省社科普及资助项目《趣味中医入门》(见下图)。再稍微深入一点,中医文化类比较好的是廖育群《医者意也——认识中医》(见下图),隶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医图书品牌系列。该系列还包含了《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和《中医文化对谈录》,共5本书。还有《中医典故》《中国中医药文化遗存》《中医文化史话》之类(见下图)。(未完待续)附前文提到的部分书影:穆君
整理书目不易,希望整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