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天下
《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历代隐士高人、谋臣策士奉为千古不传的谋略秘籍和成就大事业的不二指南,流传甚广,影响极大。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石公素书》,又称《素书》,相传为秦末*石公作,是一本以道家思想为宗旨,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慧之作。秦汉时期,*石公将这本秘书传授给了张良,张良因此协助刘邦成就汉室帝业。张良后来退隐修道,《素书》流传于世。
一、事物缘起[原始章第一]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二、俊、豪、杰[正道章第二]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此人之杰也。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见嫌而不茍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茍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