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应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科普如何向理工科男朋友介绍语言学专业
TUhjnbcbe - 2022/2/10 12:35:00
北京哪些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48924.html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可以订阅

如何向理工科男朋友介绍语言学专业是干啥的?

如何向其他学科的朋友普及语言学知识?

对你的爱

就像铯的同位素

变一下需亿年

不少同学可能都遇到过这种尴尬的情况:

总有人问:“你读啥专业呀?”

“语言学。”

对方突然凝噎,几秒过后故作深沉地问:“那你学的是哪种语言啊?”

为了让谈话不要继续尴尬下去,我常常会简短地说:“语言学就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和很多学科都有关系,和我们的生活也密切相关。”

我们都想探寻人类语言的奥秘,都想知道语言学习有没有捷径。

就拿外语学习这个折腾了全世界无数语言学习者的难题来说,语言学家们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就是为了摸清语言习得的规律,如果其中有被证明有用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推广到教学应用中,让大家少走弯路。

语言学界大佬乔姆斯基年曾在北京语言大学的讲座中通俗地解释了语言学理论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这好比学游泳,教练会手把手讲解动作要领而不必告诉你为什么这样会游得快,而我则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在水中遇到的阻力问题,为什么这个动作可以减小阻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以前我们从小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老师就让背那么多“固定搭配”和特殊用法了。其实,有的时候老师也不清楚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有的时候就算老师解释了咱也听不懂啊。

如果人家还有兴趣,你就可以举几个栗子,接着开展亲切友好的交流了。

ONE

为啥东北话和台湾腔容易把人带跑?

台湾腔就是台湾人民说“国语”时的腔调,“台湾的‘国语’和大陆的普通话同根同源,其推广都是清末以来‘国语运动’的继承和发展”(陈茜,)。台湾人学习“国语”的过程受到*治和文化的影响,其间也经历了很多曲折,现在“推行‘国语’在台湾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全地区基本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国语’已成为各族群的沟通语”(仇志群范登堡[荷兰],)。“台湾‘国语’使用的现状还包括台湾和大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语言标准的差异,有的是在语言应用环境中产生的差异。”(陈茜,)

东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是东北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产物。东北话的历史更久一点。所以东北话早在普通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可是,我们都有自己的方言,还学了普通话,那为啥这么容易被台湾腔和东北话带跑嘞?

这,首要原因啊,就是一个“懒”字!

语言有一个经济性原则,通俗点来说就是无论哪个民族的哪种语言,在保证交际功能的前提下,大家都趋向于用最简省的语言资源表达最多的语言信息。所以语音、词汇和语法都会在长期的语言演变中得到最经济的配置。

有个东北内嘎达的学者就认为东北方言以省力为原则,有趋于简省的语音特点(于为,)。

不知道你们东北yin同意不。

比如东北人不太在乎平卷舌的区分,像“诗人”和“私人”、“主力”和“阻力”;把费力要圆唇的o发成e;还有就是万事皆可“整”!

台湾腔其实也有很多合音的现象:“你造吗,他已经宣你很久了,你表现在就酱紫回答他,好好考虑一下嘛。”

台湾人说普通话习惯连读、没有轻声、几乎没有儿化音和卷舌音、分不清前后鼻音,也像“胡建人”一样会把f发成h……

东北话和台湾腔能够快速火遍大江南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大的文化输出。这些年以东北话和台湾腔普通话为载体的语言类作品激增。

从90年代的春晚开始,“碴子味儿”的小品几乎每年都有,其中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卖拐》。“忽悠”这个词儿直接都火到能进官方收录的《现代汉语词典》了。

还有一大批操着东北口音的演员都非常受欢迎,从赵本山到*宏,宋丹丹,范伟,高秀敏,巩汉林再到小沈阳,恐怕没有一个中国人没看过他们的作品。

除了小品,电影电视剧中也有很多东北话。《乡村爱情》能拍那么十多季,说明受众还真不少。

再说到那些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的台湾偶像剧,也真不少。

不知道暴露年龄的你有没有看过。??

有人说:“如果要主动速成一种口音的话,台湾腔是更快更明确更有规律可循;但要说到深远的被动影响,恐怕还是东北话要更胜一筹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能接触到的还是东北话更多些。

想你的时候,连天边的云都是粉色的

TWO

古汉语=某种方言?

我看网上还有人说粤语就是古汉语呢。

“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王力,:1)

不同时期的汉语发音也不一样。所以对韵律要求那么严格的唐诗,在我们现在读来就不一定符合韵律要求了。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霜叶红于二月花”。普通话里“斜”和“花”并不押韵,但苏州话“斜”念“zia”,就可以押韵了(“斜”发音来自苏州话发音词典)。

中国南方很多方言中都留存着古汉语的某些特征。正如苏州大学的汪平教授说:“就像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后代,有的鼻子像老祖宗,有的耳朵像,只有把这些特点合在一起的时候,才可能描绘出老祖宗的大概的样子。”

所以人们会把某一种方言误认为古汉语,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这些方言就是我们研究古汉语活生生的好材料。

“现代汉语的方言是复杂的;正是由于方言的复杂,更有足够的语言事实来证明汉语发展的过程。例如粤方言保存着古代的-m,-p,-t,-k等韵尾,吴方言保存着浊音系统,都可以拿来和古代的韵书、韵图相印证。我们不但由现代方言中证实了古音的系统,我们甚至能利用方言的事实来‘重建’古代的音值。直至于古代的词汇和语法,也有一些保存在方言里。例如说方言里所谓‘行’和‘走’和先秦的‘行’和‘走’的意义是一样的;孟子理所谓‘金重于羽’和现代粤方言里的‘狗大过猫’的词序正好相当。”(王力,:20)

THREE

什么是入声?

解释古汉语的时候既然提到了入声,那也得说道说道。

我们古代的诗词里有很多押入声韵的,比如有李清照的《声声慢》、柳宗元的《江雪》、岳飞的《满江红》和苏轼的《念奴娇》等。

有入声是很多东南亚语言中都有的语音特点,越南语、泰语都有像入声一样的韵尾。

入声在现代汉语里的保留情况不一,对于大多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山西等地的同学来说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的方言里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入声。对于方言里已经没有入声或者只会说普通话的同学来说就会很难理解入声。

知乎里对该提问的回答,第一条就不用看了,看了感觉更晕了,可能他强调的是教官喊口号时的一种急收的感觉吧,这确实和入声的发声过程类似。

第2个回答就专业多了,大家可能又觉得不太好理解,没有耐心看。

那我们就举泰语中我们比较熟悉的“萨瓦迪卡”为例子吧。

我在B站上找了个用粤语朗读全入声字文章的小视频,大家可以感受下入声。

原视频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如何向理工科男朋友介绍语言学专业